• 一本很奇特的书:回乡记

     

    《回乡记》是一本很奇特的书。它是一本文集,但却是很多人的合辑;单篇文章多以叙事为主兼顾抒情,却是带着某种学术目的;回乡这个主题满溢着乡愁的情绪,想要带给我们的却是理性的认识。
       

      奇特的书,是因为成书过程也很有意思。“2013年、2014年春节期间,(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建议中心师生(包括部分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各写一篇春节回乡见闻,结果前后共写出一百多篇……东方出版社邀请我(贺雪峰)选取部分回乡见闻以《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为名出版,以记录这个巨变时代的乡愁,遂有此书。主编贺雪峰在本书的序言《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中这样介绍本书的成书过程。
       

      本书都是春节回乡期间所写的回乡记,所以本书从头到尾有一种淡淡的忧伤,让人略感压抑。
        

     而最后所呈现出来的《回乡记》,最根本的还是一个字。
        

     要想回乡,必先离乡。离乡再回乡,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却因为时间的阻隔而变得新奇起来。而真正新奇的事物,则又会因为是属于自己家乡的,就有一种一探究竟的求知欲、本属于我的占有欲;然而这新奇事物又是在自己离开的时候出现的,于是这种求知欲也好、占有欲也罢,说到底还是一种疏离感。人们不愿意承认这种疏离感,就只好感叹家乡变了。
        

     家乡是一定要变的,不管你是在家还是离家。就像我们必将衰老的父母一样。只不过,离乡之后再回乡,因为时间断裂而感受到的变化是巨大的。也因为将不会再属于曾经的家乡,失去了那种归属感,同家乡和家乡人的命运将不再捆绑在一块,也就会产生一种不经意地审视感,看到的家乡也就不一样了。
       

    回乡者们在情感上是属于家乡的,而在事实上却已经或将会离开家乡,所以他们看到家乡好的地方就会有一种荣誉感,而看到家乡的问题又会自觉不自觉有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优越感。他们熟知家乡的过去,也就试图梳理家乡的未来。
        

    而展现在他们笔下的过去到未来的转变,往往都是因为资本的入侵——从征地、到建厂、到种植葡萄,无不看到资本入侵的身影。入侵的资本改变的是乡民淳朴的民风,让乡民考虑得更多的是利益的得失。然而物质的发展却未带来精神世界的发展,富起来了乡民更多的是攀比成风,还有的好赌成性。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民俗和文化越来越不被重视,祭祀、家谱这些关乎到血脉传承的事情因其无(物质)意义而备受冷落,而拜年、婚礼则越来越和利益相挂钩。在周娟写的《是什么改变了你,我美丽的故乡》一文中,就有着我妈知道我们村组每个人的生日(包括小孩)到邻居之间互相拆台的转变,这种转变就来自于拆迁带来的矛盾和对搬迁以后将不再是邻居的预期。我认为,乡村最让人舒服的地方就是乡土人情,而人情越来越淡漠的乡村就失去了让人留恋的理由。所以周娟才会有不如离去的感慨。
        

     然而,乡村毕竟还是要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精神世界才能上得去。而要想发展乡村,还是要先发展乡民——不管是进城的,还是留在农村的,他们真正过得好了,富裕了,先进了,乡村才真正有希望。但是,发展乡村和乡民,最重要的还是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如果他们觉得田园生活很幸福很美好,又何必打着各种名义去破坏?最大的破坏恰恰是资本和政策的强行侵入,很多人的想法貌似是为农民们着想,实际上都是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样无疑只会让乡村失去了原有的宁静和平和,却没有真正的发展和先进起来。这样扶持的乡村,必然最终会伤害我们所有人的利益。因为正如贺雪峰所言:乡村的前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更关系到每个人的前途。

    所以,要想真正知道乡村的未来,还是要知道乡村的现在和过去,所以回乡的视角很独特,它既不同于城里一些所谓学者居高临下地看乡村,也不同于乡村人看自己。从这一点上来说,《回乡记》的视角,无疑极具参考价值。

  • 进入专题:近距离看中国丛书
  • 责任编辑:xzz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