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佳鹏:乡土郎中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就要离开故乡了,这是对我此刻心情最好的写照。还没有过年的时候想着过年,正在过年的时候叹着过年,过了年后又盼着过年。何以过年?无非就是可以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和家人团聚罢了。可是我们每年又都期盼着这一时刻的到来,正因为对家的思念才会有分离时的不舍,才会“相见时难别亦难”。

    说起我的故乡,我还是想就我最关心且较有特色的“乡土郎中”展开。“郎中”在古代本指行侠仗义,又兼有医术之人。在这里,我只取其后者之意,即真正的农村才有的行医之人。之所以在回乡记中提笔写乡土郎中,也有一些极其巧合的因素。首先,个人原因,从大年三十以来,持续低烧咳嗽一个多星期,本来是一件很小的感冒却持续未能治愈,不免引起对家乡医疗的反思。其次,考虑到新农村合作医疗已展开许久,为何其实效却久久不能凸显,是医疗体制本身的不足,抑或是“乡土郎中”的独特魅力所致?再加上家乡人民独特的过年习俗,大鱼大肉、暴饮暴食,难免会造成对身体的损害。而这些都是我个人最在意、最注重的故乡情,对故乡的思念有很多,也从未间断过,但是我最期盼的还是大家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只要家乡人民身体好,我对故乡的思念也就不是担心,而只是思念了。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用心地对故乡进行的回忆。记得上初中以来就一直漂泊在外,求学,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理想奋斗。以前,我是个留守儿童,从小我就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是妈妈在家带着我和妹妹,但是那时候最深刻的记忆也是停留在妈妈生病的印象里。由于体质较差,妈妈很容易生病,但是那时候医疗水平很差,偶尔还会出现用错药的情况,记得有一次就出现了那种情况,把我们吓得难受。回顾至今,和当初的医疗水平相比,我的故乡没有太大改变,还是同样的那个郎中,还是同样的骑着车背着药箱风尘仆仆赶到患者家里看病的情形,只是现在骑的是摩托车而不是当初的自行车而已。这种乡土郎中的形象是我一辈子也难以忘却的,可以说成了心中固有的农村人看病的唯一渠道。不仅是我个人这么认为、这么习惯性地去请郎中看病,大家都是这么去想、这么去做的,这已经成了我们当地一个小小的风俗。或许是因为我们村庄小、人口不多的缘故吧,或者说是由于定点医疗机构离家较远、不方便的原因吧,总之,

    包括我个人在内的我们村庄内部,都会把请郎中当做一个固定思维来保证自己日常的身体健康,即使是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也会一如既往地相信他、支持他,这种乡土郎中的独特魅力来自何处?是否会随着城镇化建设而慢慢消失呢?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

    是的,家乡在变化,农村再也回不去了。人情、世态和熟人关系等都在变化。暂不说那些人们内心深处隐藏的变化,光看看我的家乡表面的变化就可窥其一二。以前,觉得家乡的路是悠长悠长、弯弯曲曲的,是一条狭长而崎岖的山路。现在,当我再次踏上回乡的路时,没有了当初那种感觉回乡是一种长长且艰难的苦行,不仅要从火车换乘汽车,再从汽车换乘摩托车,最后再走一段三公里左右的泥泞小道。而现在的家乡路更加宽,交通更加方便了,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骑车滑倒的情况。而且,村庄里没有一栋房子是旧式的平房,全盖上了新楼房,有些还装上了空调、热水器,在农村清鲜的环境下过着城里人般的生活,难怪今年回家看到最多的是笑脸,听到最多的是笑声,想到最多的是希望。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家乡人民的身体健康意识和医疗水平还是处于较低层次的。人们习惯于过年暴饮暴食,喜欢喝得烂醉如泥,全然忘了身体是自己的,反而觉得这样的生活是享受。一旦身体不舒服,打个电话请郎中,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郎中便会直接赶到家里,或者开几副胶囊,或者打两瓶点滴,对于一些常见的小病,郎中还是相当熟练的,治疗的效果也不错,而且治疗费用比较低,在农民可承受范围内。再加上是上门服务,不像在城里的医院看病需要排队挂号、取药等,所以,简易、方便、有针对性,是它的一些特点。并且,乡土郎中在这样一个熟人与半熟人交织的村庄,显得非常有“人情味”,不像城里的医生看病那般冷冰冰,可以说,乡土郎中与患者除了“医患关系”之外,还有一种亲切与问候的关系。对于农民来说,遇上身体疾病是没有钱去城里看病的,但是在乡土郎中那里却可以先看病,到年底再一并结清费用,从而也间接地保证了大多数人的身体健康。也正是由于上述种种的优势,造就了乡土郎中独特魅力,使它抵挡了城镇化的“摧残”,毅然而然地驻立在家乡人民心中。但是,在我看来,它也有很多不足,有些还是它所谓的优势造成的。比如说,它上门服务每一家,很周到;从另一方面说这会影响看病的效率,使得患者等待的时间延长了,因为当同时有好几个患者打电话请郎中时,至于先去哪一家则全赖郎中自己个人的偏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耽误了急病患者的及时治疗,这是不足之一。其次,对于一些稍显复杂的疾病,往往也很难一下子治愈,易造成反反复复的情况,这是第二个不足。第三点在于乡土郎中的“双重身份”,即他不仅是一个医生,而且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需要忙农活来养家糊口,从而部分分散了他作为一个专业医者的精力,这也是一个不足。第四,外在的影响也很大,比如,易受天气影响,由于患者主要住在偏僻的农村,一旦下雨或者下雪,道路就比较泥泞难行,有时候就得不到及时治疗。这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不足,可能相比它的优点而言显得微不足道,但是考虑到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展开无法惠及家乡人民,而乡土郎中又有它的不足,我们是否可以把这两者相结合,更好地造福家乡人民呢?

    说起我们当地的合作医疗,只能用一个“乱”来概括。全镇也就一个定点医院,而且是设置在镇上,离我们农村很远,每次去的时候有很多人排队。医院工作人员上班晚,下班早,从来不会考虑到你是不是需要治疗,只是以他们自己的需要为原则。而且每次看病的报销都很困难,在时间上需要三个月左右,在程序上更是相当复杂,所以大部分人怕麻烦而宁愿不去医院看病,宁愿请郎中到家里看看。更令人惊异的是我村上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定点医院在哪里,只是记得每个人交了十块钱给政府,然后就没音讯了。所以,我们那里人们看病方式最多的是请郎中,要么遇上大病就直接上市里大医院就诊,没有很好地把合作医疗的功效发挥出来。在我看来,政府应该对新农村合作医疗加大宣传,对医院工作人员的行为加以规范化,让农民知道它的好处与实效,这样就增加了人们看病的选择。同时也可以避免乡土郎中所带来的一些不足,“双管齐下”,为家乡人民的身体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黄佳鹏,硕士生,江西上饶市鄱阳县人

     

     

     

     

  • 进入专题:2014年春节回乡记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