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海龙:那大——从土里长出来的城

     

     

        那大是海南最为特殊的县市治所;是最早讲普通话的地方,并且唯一形成自己特色的普通话——简称“那普,也是私房最多的地方,好似一个繁华的大农村。

    城最重要的就是繁华而包容,而那大的包容是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所以她可以容纳土里来的人和他们的风俗语言。那大为何会讲普通话?海南是一个移民岛,所以汇聚了各个不同民系,而那大地处海南西北内陆交通发达地区,正好是多个不同文化民系的交接地带。所以在那大镇以及儋州市就有讲西南官话——俗称军话,明朝时期西南官话是官话,所以外来的军人都说西南官话,军话在那大也叫那大话;还有客家移民讲的客家话,唐宋时期海南土话和普通话结合形成的儋州话,至今任然带有部分古汉语;明清时期沿海而来的闽南人形成的海南主要人口所讲的海南话;属于洞状语系的临高话;还有黎话和苗话。这些人在这个海南西北部的内陆山区和沿海地区、西线与北部经济发达区的地方碰撞交流,同时在90年代海南成立特区,那大这个西北重镇迎来了许多内地淘金者,当这些人短期内在这个地方这个土地上交流时,他们不得不使用共同的普通话。因为临高话、儋州话、客家话、那大话、海南话之间的区别就像汉语和英语一样,南方山地丘陵都会有十里话不同的现象,但是那也只是湖南话内部的变音,认真交流还是能够用共同的湖南话沟通的。而那大的这几种方言是无法沟通的,所以形成了带有很重南方口音的那大普通话。为何相声都是以天津、北京、东北人为主的北方人居多,因为他们就是用他们的母语在讲笑话的,同时这些地方又带着很多市井文化的气息,他们乐天、傲慢、喜享乐、悠闲,他们平时没事干就吹牛说大话,这些就是北方相声小品的总体风格。如果新中国把西南官话作为官话的话,也许相声小品等逗乐节目就大多出自湖北重庆四川等地,因为这些地方也是移民、市井文化气息很浓厚的地方。所以同样有着市井文化气息,并地处热带的悠闲散漫,同时普通话又作为母语的那大人,也能说上一口滑稽诙谐幽默的“那普”。我有两个老那大人的同学到海口读高中时,就经常相互用那普插科打诨,然后引起全班同学追风学那普,一下课就找他俩说那普。那大普通话和武汉话的说话风格比较相似,喜欢拖长某个字的发音,用得最多的就是“不字,几乎所有的表示否定的词都用“不”取代,疑问句的结尾也会加一个“不”字,并且把“不”字拖长结尾加一个尾音“唉”。“不唉”在那普的地位就有些像“冒得”在武汉话里的地位一样。

    同理,那大作为一个南方移民城市也是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城市,儋州市没有什么工业,海南的旅游也也主要在东部沿海,但是儋州市是海南面积和人口最多的市县,所以那大的繁华靠的是农业,靠的不是外来的旅游业、工业和国家投资而是到城市打拼的农村人。那大有全海南最丰富的夜生活、夜宵和小吃。

    今年过年回家感觉很愉悦,主要时间就是拜年、打羽毛球、吃夜宵,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和同学或姐姐出来吃夜宵,因为难得回家一趟,不吃那大的小吃就太可惜了。我们发现那大的宵夜是越来越多了,一到晚上八九点几乎每个路口、每条老街都会有夜宵店。而且是夜宵的种类越来越多、越做越好吃,因为我们这里地处南方沿海山区,就在一个儋州市就有很多种地理气候区,甚至都有半干旱沙化地区,同时汇聚不同的民系,所以各方移民到那大都会带来各地的小吃,再加上那大人好吃懒做喜欢打麻将过夜生活吃夜宵,同时把来之内陆和本土的各个民系的小吃结合起来并且创新加工,使得最近几年那大夜宵小吃成井喷之势。海南地处热带,晚上气候舒适,那大地处内陆又少了沿海的潮湿闷热,地理使得那大的夜晚很舒适。那大夜宵店都是露天的,只要晚上不下雨夜宵店就可以开张。我现在一时能够想起来的夜宵小吃就有长坡米烂(海南粉的变种,比海南粉好吃,所以儋州是没有海南粉的)、新英海鲜炒粉和捞粉、文昌抱罗粉、万宁后安粉汤(文昌和万宁是海南的两个市县,海南各地都有很多小吃,但只有口味最好的才能在那大立足,并且流传到那大的抱罗粉和后安粉汤就比流传到其他市县的要好吃,因为那大人嘴特别叼,夜宵市场又很大)、海头猪肠馍(也是用米粉做的形式猪肠夹心的馍)、灰水馍和灰水粽(加了草木灰让颜色呈鲜黄色的软馍和粽子,吃的时候要浇上特制的黑糖汁,儋州西南部地处半干旱气候事宜种植甘蔗,所以会有很多农家自制的黑糖,农家自制的黑糖条营养价值比白糖和红糖都高。因为那大的豆腐脑也是用这种黑糖汁做拌料,所以那大的豆腐脑也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豆腐脑)、清补凉(海南地处热带,所以即使是吃“补”也要加上“清”,就是用清爽的糖水配上各种类似于八宝粥的“宝”的豆子、绿豆、鹌鹑蛋、通心粉、凉粉草等等,估计有十六“宝”。因为那大人嘴刁会吃,所以不仅在清补凉的“宝”上创新,而且还把清糖水换成了椰奶,于是诞生了声名那大,威名远扬的“公安局椰奶清补凉”,因为它很多人才知道公安局在哪里,因为它一条街火了,周边都开了很多清补凉和各种夜宵店。从这里也能看出,那大人好吃,而且好吃夜宵,一个好吃夜宵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有很多夜猫子、夜生活很丰富的城市,也必然是一个慢悠悠的只谈生活不谈事业、爱玩不爱学习、爱娱乐不爱工作、不理性但重人情讲义气的城,也是一个藏富于民、藏乐于民,民间强而政府弱。所以在那大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政府放出来的地大多都被私人买来盖房子自住兼做门面,而不是被外来的大老板和开发商搞成楼盘。所以我们的领导一直觉得我们不像个大城市,虽然人口很多,虽然很繁华热闹,但是不整齐楼房不高,缺乏规划,在没有升级为地级市之前儋州的税收也是全海南倒数的,没有成规模的企业提供税源,都是靠私营和个体户搞起来的经济和城市建设。但是其他市县的人就很羡慕佩服那大人,因为他们发现几乎每家那大人都至少有一栋临街门脸楼房,上面住人,一楼大多用来出租做门脸或者停车、打麻将。总体上那大人的人际关系网络会比其他市县的要发达很多。全城有20多万人,6万人左右流动人口,但是因为高度广泛的人际互动所以大家基本都能认个脸熟,而在同龄人中就基本都是同学了。那大地处海南人、儋州人、临高人、客家人这些宗族发育良好的聚居人群中,又加上有点原始野蛮,所以人际交往很重情义而非理性,喜欢为了朋友两肋插刀,这个地方喜欢打群架、民风彪悍。青年经常会在夜场因为很小的事情发生口角,双方都会逞强斗狠,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认识的兄弟多,这里是自己的地盘。一番争吵斗狠后双方会约定12点钟在哪个地方约会打群架,然后双方各自打电话、到各个街角夜宵店夜场找兄弟。因为地方不大,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到了地点打架时,双方的兄弟都各自认识,如果有大哥的人物是双方都认识的就会出来调停,或者协商好谁的兄弟都不能上,让当事人自己单挑。如果是不同民系的人之间发生冲突就很容易因为无法讲和而打群架。以前的年轻打架一般是出于义气,主要是因为一时的情绪和面子而打架,所以这种架是比较容易调和的。现在的帮派大多都是有经济利益的了,所以一般不会为了小事打架,如果打的话就是都是事先准备好,而不是一时冲动,打完后会有人专门赔医药费。

    那大的周围都是客家人、那大人、临高人居多,所以之前那大的帮派也多是那大人和临高人,而客家人一般比较老实,不喜欢惹事,客家话叫“diang diang 做人”就是低调、不说话、沉默、老老实实做事情的意思。后来城市进一步扩大,移民的主力就变为儋州市的主体民系儋州人了。所以最近十年那大新增加的小吃也多是儋州小吃。以上讲的大多是儋州小吃,那大本土的小吃还有“角钱馍”,就是用一毛钱就能买的馍的意思,用南方的糯米面粉制作,形状像一个巨型饺子,吃的时候一般沾本地特制的吃馍专用食醋(有一点发酵的臭味,里面有其他的拌料,这种醋的制作方法应该是那大的客家人向儋州人学的,因为在乡下的儋州人就是用这种醋沾“猪肠”馍吃的),下面垫着一张长条形的树叶。海南地处热带,植物类型多样,而且热带季雨林多宽大的植被叶子,所以那大的很多小吃多是用叶子包制的。“叶包馍”就是客家人做的,成长方形用几张大叶子包住,内有五花肉或者竹笋,因为是用树叶包制经过长时间蒸煮,所以叶绿素会浸入馍里,刚把叶子打开就会看到成翡翠绿的馍油亮油亮的闪出来。那大粽好吃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地处热带,可以用巨大的新鲜芭蕉叶包粽子,可以把粽子做的比较大,里面能包更多的扣肉、虾米、蛋黄、红豆、骨头,并因为叶子更大使得可以把粽子包得更紧实,使得粽子很耐煮,一般会用巨型大铁桶蒸煮八个小时,让芭蕉叶的味道和颜色充分煮进糯米里。我妈包的新鲜出炉的粽子是我和许多人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粽子。还有叫做“衣粑”的馍也是用叶子包的。

    一下子也不能把那大的所有小吃都介绍完,总之那大的小吃应该是有几十种之多,而且有十几种是比较流行的。所以,在那大会有一个现象,洋快餐和内陆盛行的主要小吃在那大很衰微,在那大很少有棉花糖、板栗或其他零食的坚果、煮花生、红薯(一般被本地的清蒸木薯、芋大小头和白薯替代)、清蒸拉面、沙县小吃(拉面和沙县应该是被各种粉替代了)、各种奶茶饮料(之前流行了几年后来被天然的椰子水、清补凉、凉粉草、凉茶替代)。我觉得那大人在用生活、气候、自然、乡土味坚守甚至回归自己的本土特色来对抗各种外来的加工食品。用自己活跃的民间私营和个体户的经济藏富于民,用自己生活的舒适便利的私房去对抗政府的统一规划整齐的大楼。如果那大人问“你家有房子不?”意思就是你家有没有一个永久的楼房,所有的那大人都认为家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自己建一座两层以上的房子,房子的正厅就是面对这街的厅摆上一张神台,神台上供奉的是列祖列宗,每到节日、初一、十五就摆上米饭、地瓜酒、糖果饼干供奉祖先。这个房子要比较大,过年过节可以请亲戚朋友到家拜年聊天打麻将。不管这个房子是老的或者新的,因为这块地是自己的,至少在我爸妈和其他这一辈人的心理,这个房子是世代传承的,房子旧了,儿子或者孙子会再重新建房,因为是世代传承,所以邻居都是自己人,相互为邻的人家的孩子都会叫长辈为“阿爷””阿婶””阿娘””大姨”。邻居之间基本不会叫对方的名字,大家就用儋州话叫我爸“宋爸”,我妈叫“宋母”。因为儋州话里的家里排行老四叫做“宋”,而“爸”是叔的意思,而“母”是舅妈的意思。这么称谓就是为了显得“亲”,因为我爸是儋州人,所以其他人即使不是儋州人,也会用儋州话进行称谓,在那大做生意的人基本上都会好几种方言,就是为了显得近乎和亲切。从小家里人一般不会称呼名字,而是按照排行称呼,所以按照排行称呼别人就会显得亲近。所以经常会出现一条街上、一帮朋友、一班同学里有好几个叫“三哝”、“二哝”、“小妹”、“二妹”的人,如果是邻居要区分称谓相同的人时,人们就会指明是哪一间家或者哪个儿子的父亲,总之就是把你周围和你最为亲近的人或物和你联系进行区别。还有一种是为尊,如果你现在或之前做过老师、某级别官员、企事业职务,人们就会在姓氏背后加上职务进行称呼。对于称谓问题的理解我不喜欢只停留在用结构化的人类学方式进行思考,而是要进入到当地人的心理世界中去体会,把结构或者习俗的东西体会和理解成是一种主观能动的为了某种目的或者心理意识,逐渐的形成的习俗或称谓。社会科学的研究至少要达到布迪厄的实践社会学的研究者与对象的熟悉程度。在政府部门里一般是为尊,所以大多称职务。在工厂里就要讲究理性和效率而不注重亲切和尊重,所以大多称呼编号或者全名。在那大多数人之间的称呼一般以亲为指向。

    总体上那大的特点就是:热情亲近,注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网比较大,人们之间互动频繁主要通过各种夜宵、各种球类运动、麻将、串门;私营经济发达,乡土味重,从土里长出来的私房盛行;民系来源复杂,方言众多,所以城市很包容,而且可以包容乡土;注重生活享乐,喜欢夜生活,所以小吃夜宵丰富而味美。我认为这样的城市才是人的城市,才真正实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很多常年在海南各处做生意的人都会认为,那大是海南最适合人居的城市,因为这里有海南中部山区的气候,沿海市县的繁华,大都市的包容,热带地区的安逸,最重要的是乡土社会的人情和亲切。

     

    2014214(元宵节)华科图书馆。

                                                吴海龙,硕士生,海南儋州人。

     

  • 进入专题:2014年春节回乡记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