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丽朝:马上有房

     

     

    一、家乡

    说到家乡就有温暖幸福的感觉,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充满了无尽感情的所在。我的家乡在城市的郊区,从有记忆开始,我们那个区域生活的都是以种蔬菜为生的菜农。一年四季都在为种菜卖菜奔波劳累:春天的播种,夏天的狂绿,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大棚。生活平静,周而复始。

    因为蔬菜是我们的特色产业,所以就有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有了大型的蔬菜批发市场。有了市场就有了人气,流动的人多了就产生了地方的活力。原本是本市贫穷落后的一个区开始有了新的面貌。人们说“要致富先修路”,几条宽阔的马路划出了几个致富区域。随后,菜农平静的生活下面,似乎就有了一种暗流在涌动。

    好消息,国家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我们似乎被划入了未来规划建设的新城区,各种规划一大堆,今天流传一个,明天又吹来一种。农民们说:这地早晚是种不成咯!

     

    二、回家

           春节放假回家前的一段时间,听我以前的几个同学在网上发感慨:“我一周没回家,就找不到家了”,“我家从地球上消失了!”。我本来以为没这么快呢,谁知道效率真的高啊!幸好我们那里还没有拆,还可以“在家”过年。

           有拆迁,就要有安置。老百姓现在最在意的也就是补偿安置的问题了。今年是农历的马年,马年春节一句流行的祝福语就是:祝你马上有房、马上有车、马上有钱!面对拆迁,所有的这些都有了。

     

    三、看见

           回到家里,大家谈论最多的就是和拆迁有关的话题。

           我在外上学,又工作,再来上学,说起来也有十多年没有在家长住过了,刚回家的第一感受就是有点不适应,需要缓和一下才能找回以前的印象。现在社会飞速发展,物质极大膨胀,长久在外打工、求学、工作的人回到那个养育自己的家乡,看到好多年不变的房子,看到依旧的家具,容易感到落差,这是城乡两个生活环境的对比。甚至有时想赶快拆迁吧,这样就可以住进新房子,不在老房子里感受空旷。我们的家也可以像电视里一样温馨,一样舒适,而不是一个仅能遮风挡雨的空壳。就像费老说的,从乡村走出去的人,就再也回不去了。在内心里不接受乡村的环境,因为已经被所谓的城市文明洗脑了。其实这样的年轻人不止一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外生活,和那个养育自己的家乡分明脱钩了。那个不断给自己输送养料以供自己成长的根,当前,面临着危机。没有根的供给,就不会有枝叶;而枝叶必然也有义务守护着自己的根系。

           老年人面对拆迁的态度似乎是矛盾的。我们周围有些七八十岁的老奶奶,她们大半辈子都是在这里劳动生活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数十年都没有去过繁华的市区,更没有走出过我们这个市,即使我们距离市区很近,交通也很方便,可是老人们依然守护着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她们对这个家是充满了感情的。她们总说:老了,不想动了,哪也不想去,就想在家吃吃饭,到邻居家门口聊聊天。即便是到外面看热闹,还总是说人多嘈杂,想回去清静一下。假如说我们的房子拆迁了,安置房都是几十层的高楼,老年人看到这么高的楼都是摇头,她们宁愿住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清静,自在,也不用担心不适应现在化的生活设施的限制。在自己家吃完了,还可以到处走走,和同伴聊天,解解闷,老年人也就知足了。可是,我还看到一个有趣但是现实的想法。一位老人说:这地是肯定要征的,房子也肯定是要拆的,趁着自己还健在,赶快拆迁,这样就可以有自己的一份补偿,死后还可以留给家人;如果是在拆迁之前就死了,按照拆迁时家庭现有户口补偿的规定,就没有老人的补偿了,那样的话死后都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东西。拆迁只有这一次,能给家人多挣点就多挣点。这分明是拿自己的命和拆迁比速度!

           最揪心的是中年人。我这里所说的主要是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人群。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操心孩子,还要为自己着想。五十多岁的人,种地都种了几十年了,没了土地就相当是丢了饭碗,除了种地又没什么技能,而这个年龄到外面找工作又不好找,尤其是妇女。上面要照顾老人的生活,如果真的拆迁了,老年人都住进了临时的安置活动板房(只有六十岁以上的有资格住,其他人自己租房,有租房补贴),那么谁来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呢?老人单独住在远离家人的临时安置房里万一有紧急情况怎么办?

           如果家里有适婚年龄的儿女的话,中年父母最煎熬。逼婚或者相亲大战早已拉开大幕。有位叔叔说:儿子结婚,再生个双胞胎,我们家就多了三个户口。补偿按照户口来补,人多当然好了。最近半年来,我同学突击结婚的就很多。甚至有嫁女儿,还送车送房的。一个辍学多年、不务正业的不靠谱青年,来相亲的姑娘一大堆,而且都是大学毕业生。为了一套房子不用做这么大的赌注吧,把自己的幸福都作为交易了?这种相亲闪婚功利性太强了吧,后患无穷。这是个人脑残,还是社会抽风了?

     

    四、拆迁

           有个村子在拆迁完之后的一个月里一下子多了几百辆车子。这是在拉动内需,还是在拉动PM2.5,或是在拉动农民的消费信心?有钱不花就贬值,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理财。这纯粹是跟风,是攀比,是炫富。我想问的是为什么一次性就把补偿款发到农民手里,这会造成很大的风险。有人就认为有钱了,可以不去工作了,整天打麻将,开车去兜风。可是钱一共就这么多,花完了怎么办?这不是逼着农民犯罪吗。为什么不分期发放补偿款,还可以集体运作没有发放的巨额补偿款以获得收益,这样可以杜绝人们大手大脚的花钱,还可以促使人们去找个工作,这样就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养活自己,而不是失去理智的疯狂消费。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城镇化是必然趋势。土地在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我们要怎样处理好有关土地的各方利益,是关系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一环。农民在面对前所未有的超高速发展浪潮中,可能不太淡定,或许一时被眼前到手的利益冲昏了头脑。而他们只是生活在底层的普通老百姓,站的高一点来看,这就像是一场由“城镇化”来主导的,由农民来演的“戏”,虽然已经可以预见到结果,却依然在大江南北上演。我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充满风险的社会中前进,预见性和理性的思考至关重要,它可以为我们未来的生活做个理性的规划。

     

    宋丽朝,硕士生,河南郑州人。

  • 进入专题:2014年春节回乡记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