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万芹:弟媳的改造

                                    

    1、  新人不知庭院深

    弟媳是个泼辣直爽的角色,反应敏捷,嘴上功夫了得,歪理邪理一大堆,有着王熙凤的嘴,林黛玉的性格。这个在自己家里被宠惯的女娃子,是吃不得半点亏、咽不下半口气的,没理都能找出理由来,得理更是不饶人。嫁人以后仍是天不怕地不怕,连火爆脾气的老爸都拿她没什么办法,只惹得自己生闷气。这个被浪漫爱情剧浇灌的女娃子,每天想的都是漂亮的衣服、安逸的生活、浪漫的爱情,想的都是老弟如何疼爱她、关心她,家人如何视她为掌上明珠,半点家务都不用做的。她把自己的婚姻想的过于不食人间烟火,与过日子是不沾边的。可能是家庭教育的原因,父母晚来得女,对她宠爱有加,再加上从初中下学以来,她就一直在外打工,所接触的都是城市光鲜亮丽、小资情调的生活,家人并没有在嫁人之前,教给她为人媳的规矩。因此,她刚来我们家,家里人还真不适应这个好吃懒做的“媳妇”。亲戚看在眼里,也只悄悄的跟我们揶揄她一下:“不太懂规矩”,“有点懒了”。在我们这个大家庭,媳妇都是不错的,老一辈的贤惠就不说了,新一代的很多弟媳和嫂子也都是手脚麻利、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的好媳妇,她在中间就显得比较特殊,因此,免不了对她的调侃。她自己有时也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不过刚来还没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

    我所生活的村庄,在泰山脚下,离孔孟之乡不远,受孔教礼俗影响还是蛮深的,到现在还有很浓的封建传统观念,强调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礼节颇多。虽然,受过现代教育的我对男女不平等的行为有所反思,但还是逃不出传统观念的束缚,一副卫道士的摸样,对不遵守“三从四德”的弟媳要教导一番。自忖自己也做不到像老妈这一辈的人,把自己全给了儿女和丈夫,无怨无悔的付出自己,却要求弟媳能做到,我想我是站在爸妈的立场上,站在大家庭的角度,才可以这么理直气壮吧。

    然而,今年过节回家,有一个让我惊奇的感受:弟媳变了,这个野路子的弟媳开始走“正规道”了,虽然,泼辣本色依然,嗓门依旧高亢,但是,显然改变了许多。

    第一个改变,主动摘菜、刷碗、扫地,眼里看见家务活了,还专门挑选脏的、重的活做,让我做轻快的,以前她是看着我做家务,自己不动手的。第二个改变,开始接受老妈的教训了。以前,老妈批评她,她立即反驳,现在只有找到切实充足的理由才开始反驳。第三个改变,会真心实意的经营一个大家庭了。家人之间如果遇到什么争吵,她也开始从中调和,理顺家人之间的气,而且还十分得体有理。第四个让我大吃一惊的改变是,给生活不能自理的爷爷去收拾,就连爸妈这一辈的亲儿子亲儿媳进入爷爷的屋里,都不免皱眉,硬着头皮收拾被爷爷糟蹋的充满异味的房间。她却可以坦然接受妈妈分派给她的任务,我进去收拾的时候,是因为他是我亲爷爷,不免心生难过和怜惜,她进去收拾的时候,虽口里对爷爷带有不敬,但也只当做调侃来做,仍十分尽心尽力,足以尽到做孙媳的本份了。更何况她是长期这么做,我也只几天的时间而已。第五个改变,不再那么娇气的看自己了,少了自怜自艾,说话的口气十分接地气了。现在的她像足了一个农村小媳妇,对人情理短,自己的责任义务拿捏到了六七分了,弟媳如何在一年的时间改变这么多了,发生了什么呢?

     

    2、改造弟媳的战争

    自从弟媳生完孩子,家里人就不再视她为新人和客人始终以礼相待,而是把她当自己人看,要求她做的事情和要她尽的义务也就越来越多了,因此,两代人之间经常有分歧和争执。只是,老妈性格温和,能忍则忍,顶多说她几句。老爸则是直肠子,看不惯就发火。弟媳也是直性子,两个人就经常对上。对上以后,就不免一番不快,老妈在其中调和,嫂嫂婶婶们也帮忙劝和,这些老媳妇用自己的道理和行为处事教弟媳如何化解生活的难题,如何对待公公和婆婆,如何相夫教子。也正是在家庭内部的战争和磨合中,在他人的教化下,弟媳成长了。

    一个明显的转折点是老爸和弟媳的一场战争。

    老爸原本是家里的“皇帝”,我们姐弟三个是十分怕他的,小时候被他打怕了,在他面前,我们是乖乖听话的好孩子,不得顶他半句。然而,自从弟媳来了,就时常挑战老爸的权威,让老爸好生惹恼,老爸就是一介“武夫”,动手的可以,动嘴的就只能吃哑巴亏。我们做儿女的自知老爸的底线和脾气,他发威的时候,会顺着他的脾气走,但是,弟媳不知道天高地厚,惹怒了“龙颜”也不知,依然用高亢的嗓门反驳老爸。老爸又不能像小时候一样打人,又比不上弟媳的伶牙俐齿,几次交战下来,都是老爸败阵,一直憋着一口气没处发。听老妈说,老爸终于有一次爆发了,当街跟弟媳叫板,当时,很多邻里亲戚都在场,老爸站在家门口大喊:“你看家里的媳妇,哪有一个和你一样这么懒得,闲着聊天也不做家务”。弟媳也不让三分,在街上的另一头大喊,“你怎么不去干,你也不勤快,天天闲着打牌,家里的活还不是俺妈干的。。。。。。”

    俩人当街吵了一番,弟媳就被大爷家的嫂嫂拉过去劝和,说“俺公公更是挑三拣四,动不动就找我的毛病,你公公算是很好的,要是俺公公像你爸的脾气一样,我就十分满意了,你就别不知足了,你看家里的男的哪有一个干活的,干点活他要满意就干点吧,俺这个公公,我干了,他还挑毛病刺你,你要是伺候俺公公,绝对受不了,也就我脾气好、能想的开,换做别人肯定受不了”。弟媳知道大爷的脾性,不免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比起嫂子也知道自己做的不足。

    那一场丢人的大吵之后,弟媳便收敛了很多,勤快起来了。只是在家里没受过这等待遇,当公主惯了,刚开始对自己的处境没有很好的把握。就是在老爸的不满和挑毛病中,在亲戚和老妈的不断说理和以身作则之中,她知道自己的不对,慢慢懂得了为人媳的规矩和本分。幸好有老爸的掌舵,扮演黑脸的角色,要不然我不在身边,真担心老妈受欺负。小弟弟的脾气太好,嘴拙,家里完全是弟媳说了算,除了老爸能和弟媳对抗,驾驭弟媳的泼辣之外,其他人都不行。

    再看老妈在弟媳改造运动中的作用。老妈不像老爸刚劲十足,老妈更多的是感化弟媳。弟媳刚嫁过来的时候,我一直认为,老妈准不是弟媳的对手,脾气太好,做事无怨言,又揽事,自己就算累的腰酸背痛,能自己做的尽量不让弟媳做。而弟媳一身娇气的小姐心态,自己什么都不做,还满腹委屈,觉得自己的生活跟电视剧里的浪漫剧情不一样。家人和老弟都欠了她,自己本是家里的小公主,可以过无忧无虑的生活,现在却要为别人生孩子、照顾孩子、做家务,青春的容颜不再,自由自在的生活结束了。嫁人、为人媳真是委屈十分的事情,自怜不已。这样的勤劳的老妈和这样享福的弟媳对上,老妈肯定吃亏啊。

    然而,没想到,这次回家,老妈尽是吩咐弟媳去做一些家务事,弟媳也主动帮老妈。弟媳做的不对的,老妈也正色的批评,弟媳理亏了就默不作声,弟媳认为自己没错,也会反驳上几句,但不似以前,那么不讲道理只讲歪理了。在洗菜刷碗的时间,在包饺子的时间,在嗑瓜子的时间,老妈都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对家长里短、邻里之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自己的抱怨和咒骂全都讲给弟媳听,让弟媳知理、知道什么人什么样,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每当听到这些,我和老弟总是心生反感,觉得婆婆妈妈。然而,弟媳却听得很带劲,回应很热烈,点评很到位,发自肺腑的对这些事情感兴趣,怪不得老妈现在什么都跟弟媳说,有了个知己的“听伴”在身边了。现在想想,我这个做女儿的却半点不及她,连个唠叨和抱怨都听得十分应付,不知如何回应,反而说老妈的不是。其实,老妈受的气最多,家里的事都是她在顶着,她也只是唠叨而已。老妈正在感化弟媳,把她磨练成一把对外不对内的锋锐尖刀,妈的眼里只有爸和孩子,习惯付出,把弟媳当做自己人以后,自也是十分的疼惜她,只是宠而不娇,宠而不惯,弟媳不是铁打的,能够感受到老妈的伟大和无悔付出,与生活的小细节处被感动,心中也开始把老妈放在心上,慢慢替她分担家中的事情。而且,两人还经常合伙对付我爸,可怜的老爸啊。弟媳现在说话的语气和内容也越来越像老妈了,对家长里短的看法,讲出来的道理简直是老妈附身,这应该是老妈长期对她“熏陶”的缘故。用我们这的话说,慢慢的变得像“娘俩”了。

    不但,老妈老爸的教育,亲戚邻里的角色,在无形中也感染着弟媳,促使她的不断转变。

    今年过年,有一次和弟媳同去亲戚家走动,餐桌上,三大爷家的弟媳,十分的温良恭俭让,而且十分会说话、会看事、讨人喜,惹得很多婶子大娘的夸奖,而我的弟媳很少说话,只顾自己吃自己的。三大娘也一直夸自己的媳妇怎么的勤劳能干,怎么的懂事。满桌上就她两个小媳妇,一个被猛夸,一个被冷落,让在一旁的我都觉得不是滋味,更不用说我弟媳了,不知道弟媳当时是怎么想的,但我想,除非破罐子破摔,十分刚硬不入流的妇女以外,大部分小媳妇都会慢慢的向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好媳妇转变的。  

    村庄是一个熟人社会,一旦形成地方性的共识,大家有了共同的行为规范标准,人在其中很难不被影响,在这种氛围中,大家庭内部日常走动频繁,行为举止大家都看在心里,众口铄金,你若不按照大家心目中的规矩行事,被大家所不齿、所冷落,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村庄,多少是十分没意思的。即使主体性再强的女性,也多少感到不舒服,进而开始反思自己,改变自己,不愿意当做那个不入主流的人。弟媳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不再是城市的花花世界,不再是几个年轻少女叽叽喳喳在一起时的浪漫幻想,在她身边的都是为人媳、为人母,食烟火气,会过日子的新老媳妇。整个大家庭作为一个场域,不断的对弟媳进行规训,帮弟媳找到位置。在爸妈刚柔并济的改造下、在亲戚朋友无形的帮助下,现在的弟媳,说话的口气,做事的逻辑,越来越像传统的媳妇,用家乡话说,弟媳现在“娘们气”十足了。弟媳虽然受到了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熏陶,但是,骨子里的孝悌观念还是有的,心地善良、本质不坏,只是好吃懒惰、嘴巴泼辣、自我了一点而已,可形塑的空间很大。我想随着小侄子的日渐长大,新人变旧人的过程中,弟媳找到自我价值实现方式的时候,也是持家的一把好手。

     

    3、妇女顶起半边天

    弟媳越变越好,在家庭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当女儿的虽然感到弟媳把我的位置占了,醋劲大发,但对她的这些转变,自己甚是高兴和宽慰,有人替我照顾爸妈了,我在远方只是父母的一个牵挂,弟媳近在身旁,却能实实在在的照顾父母,弟媳也很会讲理,会体恤人时,自比我这个女儿还能分忧。我是十分感激的,像我这样远在他乡的不孝女,不能像弟媳一样,有什么事能及时照顾的到。以后照顾爸妈的任务毕竟在她身上。大老弟把家安在外地,小老弟以事业为重,常年不在家。有一个孝顺、贴心的弟媳总是父母的“福气”。为孩子们付出了一辈子的父母,晚年有个好的服侍和生活,终是父母的期盼和儿女的希望。总不至于,不能自理的时候,无人管无人问,我始终难以想象爷爷如果没有儿女过问的话,会是怎样的凄凉。

    如今,妇女的任务更是任重而道远。千千万万个家庭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做到老有所养,病榻床前有人陪呢?现在的农村,男人出去打工了,空留一些老人、妇女和小孩在家里,做媳妇的责任重大,上下都得照顾,老人有个病灾的,还得指望这些媳妇们。她们的价值伦理,行为作风,不能像现在的权利话语和妇女解放运动中所讲的,过度的个体化、自由化,还要把自己纳入到整个家庭的单位中去,思考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农村的生活才不致过度崩溃和凄凉,家里的人各司其责,分工负责,在外工作的好好赚钱,在家的好好照顾老弱病小,有责任、有孝悌、有传承、家庭才能好好运转,应对困难,克服难关。家安好了,老弟们在外打工也就可以安心。后方稳定了,国家就可以放手做大事。如此,家国一体还是十分有道理的。虽然,感觉也对不起弟媳,自己做不到尽孝,却要求她替代我的位置,终也是无奈。在农村留守的这些媳妇们撑起了半边天。因此,对这些妇女的改变才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力量才显得更加珍贵。

     

    5、传统遇上新女性

     我想弟媳的变化是当今很多农村小媳妇都经历的现实,她们是改革开放以后新成长起来的女性,他们不像传统的妇女任劳任怨,勤劳持家。在妇女权利话语日渐兴盛的今天,他们的个体自主性渐渐的崛起,他们讲究自我的权利和享乐,对婚姻家庭的感知更多的是网络上和偶像剧中浪漫主义的想象、夫妻之间的“爱情至上”,把自己的小家庭凌驾于大家庭之上,对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是没有多少现实感的。他们这一代对自己很忠诚,但是他们的忠诚更多的是强调自我作为个体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享乐,这种自我的觉醒,醒后却往往是落寞,因为自我没有了寄托,缺少了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传统的女性把自己依附于丈夫和儿女,她们的意义世界就是通过生儿育女、子嗣绵延来实现的,妇女们在家庭中、在相夫教子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她们对家庭辛苦的付出,不认为是牺牲,反而从中获得充实和意义。如此,三从四德非但不是煎熬,反而幸福地践行。如今,在传统农民的价值世界、伦理习俗日渐被打破的今天,新女性不再把自身的价值依附于家庭,她们在新家庭中找不到自己的归属和意义,特别是年轻的时候,由于通过电视、网络和城市接触到很多平等、自由的观念,一旦到了新家庭,便找不到自己的角色,没有很好的平衡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浪漫的想象接触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后,在触摸的现实生活之后,更多的是无尽的失落,有的人只好从消费主义的快感中寻找快乐和满足,更多的人,在家人和亲人的帮助下,逐渐找到自己的角色,才慢慢的在家庭中立足。

    而在村庄中,大家庭作为坚韧的熟人社会网络帮着尚未进入角色的弟媳改造,使她适应具有一套规范和共识的村庄社会。而这一套规范和共识,是关于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标准,是传统村庄社会维持家庭秩序和村庄秩序的“软力量”,是规训新人进入自己角色、融入村庄社会的法宝。在具有地方性规范和共识的村庄社会里,每一类人都有与自己的身份相一致的伦理规范,只有做到份上,你才能心安理得的,才会被认可。而认可在熟人社会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意味着大家接受你作为合格的大家庭的一员,可以获得安心的力量,意味着归属和融入,同时还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在自己的位置上,新人归位,发挥自己的角色功能,家庭的结构才完整,家庭也才能稳定的运转。

    虽然现代家庭越来越个体化,越来越不受家族社会的束缚,但是,大家庭的形式还在,日常的走动仍是必须,即使不像以前那么具有实质内容,也仍然具有公共性和约束力,传统和地方性规范这种软的文化力量,不是一下子就彻底打消的,它在人们的眼中、口中、心中,代代相传,老一辈言传身教、小一辈耳濡目染。在社会的变迁中,传统和现代的博弈正在上演,是进行改造还是接受新时代的媳妇?是做大家庭的一员还是做自己?两代人在现实的碰撞中,各自做出改变和适应,支撑着未曾垮掉的乡土本色。不得不感慨,传统真是一把神奇的教化力量,它一代又一代的复制着自己,在熟人社会的氛围中,大家言传身教,用自己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践行着传统,应对着现代的变迁。新人慢慢在这里面感化,老人也放开自己,改变观念,接受变迁。既维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改造,又不断的适应着新的变迁,践行出新的准则。看着弟媳的转变,也许我们仍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只是,我们的大家庭还是维系的可以的,还能对弟媳加以改造,现在,传统越来越被抛弃,维系传统的熟人社会网络和村庄社会结构越来越被打散,农村的社会秩序的建设,却是任务艰巨。

     

           高万芹,博士生,山东泰安人。

  • 进入专题:2014年春节回乡记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