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坤:家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座落着我的家乡河南省固始县,县名是来至于“欲善其终,先固其始”,是以得名。我的家乡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基础很薄弱,全县近200万人口中有将近三分之一在外务工,我的父母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原来的时候只有我父亲在外务工,母亲在家照顾我上学。考上大学后,母亲也就和父亲一块出去务工了。所以,自从我上了大学以后就基本没有回过老家过年了,一般都是父亲在年前回去几天,把托亲戚在老家采买的年货带过来,然后一家人就在外地过着在我感觉完全没有年味的春节。今年在母亲提议下,我们一家决定回到家乡过年,我是直接从学校回家的,从我下车的那一刻起,家乡的变化就深深震撼着我,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让我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了。

    从大巴车上下来以后就看见父亲在不远处向我招手,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2点了。后来听母亲说,父亲为了接我一大早就从家里出发了。父亲就是这样,每年我从学校回家,只要他有空他就一定会来接我,父亲的关心从来不会明说,但是你总能感觉得到,看到年近50的父亲已经变得花白的头发,我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随着父亲出了车站,就看到表叔骑着摩托车在那等着,原来父亲遇到了来城里办事的表叔,然后就一块来接我了。表叔让我爸先回去,他让我和他一块去办事给他帮个忙,然后他给我解释说是要给他的几个亲戚领东西。到了地方以后才知道原来是县里给城区的每一位五保老人发了一张粮油劵价值50元,可以到县城里专门的店面里领取等价的面粉、粮食、油等等。在表叔领东西的一小段时间里,来领东西的人络绎不绝,据表叔说这也是今年才开始有的。国家每年还会给这些五保户发补助,表叔说这些基本上可以满足这些五保户的基本生活了。之前只知道国家有这方面的政策,但这却是第一次亲身经历,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然后就和表叔一起把领到的东西送到几位老人那里,穿行在县城的大道,发现城里的人可真是多啊。原来的时候,每年过年之前全家人都会到城里来一起置办新衣服,那时候我就觉得人挺多的,可和现在相比那是差远了。城里的各条主要街道上都是人满为患,机动车只能缓慢的移动。表叔告诉我这也就是靠近年关人才渐渐多起来的,今年的天气不错没有雨雪,很多在外务工的人都回家过年,这才导致街上人满为患。表叔说村子里随着回家的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热闹了,而在这之前的一整年时间里都很冷清,基本上只有5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孩子,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了,他们的孩子则有各自的老人在家带着。原来的时候,有一部分青壮年在农忙时也会回家,可是现在家里的农业也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对人力的依赖越来越小,老人在家就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村子里也有好几户人家购买了农业机械。可惜是过年的时候回来,没法看到村子里大规模使用机械的情况。

    在城里除了人多就是车多,可以看见街上行使着挂着各地车牌的汽车,还有就是很多摩托车、电动车,原来还能看见的自行车基本上消失了。表叔说现在村里基本每一家都有电动车、摩托车,这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标配了,甚至在过年回来的村民中已经有好几户开上了轿车。总之在交通这一块,一方面现在的道路修的很发达,水泥路已经修到了家门口,也有了方便的交通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就当时在城里的所见,家乡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看着这拥挤的人群、车队,当年设计县城道路的人估计恐怕也没想到,那时感觉很宽阔的街道现在已经不太够用了,可见家乡的发展的速度之快。

    下了公路上了回家的小路,路还是熟悉的路,但是路两旁现在却耸立起了一座座新建的楼房,表叔说这几年村里有好多家都盖了新的楼房,他自己家就在今年盖起了一幢三层楼房。一路看过来,村里的面貌大变样,基本上是每一家都是楼房小院,前几年还零星有的茅草屋已经不见了踪迹。除了这一部分在家里盖房的,也有一部分家庭选择了在县城里买商品房,这样的有好几户,今年回来已经看不见他们的身影了。虽然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有这种选择的也越来越多,但是原来的那种一个庄子一起热热闹闹的整体的感觉总是觉得缺了什么。

     

     

     

     

     

     

     

                       图一,路边新建的楼房

     

    回到家迎接我的是母亲做的一大桌我最爱吃的菜,我最爱的父亲和母亲个用他们不同的方式向我表达他们的关心和关爱。说到吃饭其实我们家乡一直都有一种很特别的酒桌文化,就是各种劝酒辞令,比如说上了一盘鱼,鱼头对着谁、鱼尾对着谁都会被劝酒者拿出理由来让你喝酒,这也是好客的一个表现。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吃饭的时候就喜欢看着饭桌上大人们的各种劝酒的场面,到了现在人们倡导健康生活,劝酒文化也渐渐地不为我们年轻人所知了,那种热闹的场面也再难见到了,或许再过些年,这种风俗也会消失不见吧。这让我想到了家乡的许多风俗,比如结婚时候的一些特有风俗,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风俗越来越远离年轻人,当那些懂得完整的这些风俗的老人去世以后,这些风俗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家乡是越来越现代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好,但是我们越来越趋同化,那些能够代表我们特殊印记的文化、风俗正在渐渐消失,我们也就变得越来越没有特点,我们越来越失去了自己最本质的东西。或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到家乡的时候,我的家乡会和我在其他地方见到的村子没有任何区别。。。

    的确有很多东西正在渐渐地离我们而去,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项风俗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继续留存在我的心间,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在家乡这一文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上坟。清明节要上坟,有喜事的时候也需要去上坟,比如结婚、有了孩子,这叫做上喜坟。在腊月29日上午,我和父亲就把上坟需要的纸、鞭炮都准备好,中午吃完饭就出发了。家乡现在还是土葬,这次我和父亲需要给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太爷爷太奶奶还有表爷爷上坟,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我和父亲就在乡间的田埂小路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我和父亲深入交流的机会其实不是很多,高中时候他在外务工我在家上学,每次打电话也就是督促我好好学习,上了大学以后虽然每个星期我都会给父亲打个电话,但一般都是父亲关心我过得好不好。所以,每年上坟的时候一般都是我和父亲一块去,这也是父子俩为数不多的交流机会。一路上我给父亲详细说了自己现在的情况以及将来的打算,我说的时候父亲没有打断,只是偶尔问个问题。最后父亲给我说了一段话:“你爸是个农民,没什么文化,你说的那些东西我也不是太懂,没法给你什么建议,全靠你自己。我所能做的就是供你上完大学、硕士、博士,只要你想上我就能保证不缺钱,你爸我也就只有这个能力了。”是啊,想想我上学的这一路走来,父母虽然没有给我太多建议,但是他们把他们能做到的全部给了我,而我能做的就只能是拿回一份份优异的成绩,这也是他们最欣慰最骄傲的事,但这远远不够。我需要做得更多。上坟的步骤一般是先烧纸,然后放鞭炮,鞭炮放完后就是跪下磕头,在磕头的时候会说一些话一般是保佑家人平安的,像我这种上学的就是祈求学业有成。

    除了年前的上坟,大年三十晚上年夜饭的时候我们家里也是会有祭祀的,我们家一般是在堂屋烧一小堆纸、点上香,这是祭祀祖先,然后是在大门口同样的烧纸、点香,这是祭祀天地,厨房也还有一套,这是祭祀灶王爷的。在吃年夜饭之前家里人需要在每个面前磕头以后才能吃饭,每次都弄得房间里满是烟,很是呛人,但是这是每年雷打不动的步骤。

     

     

     

     

     

     

                     图二、摆在家门口祭天地的香

     

    在我们家乡,年三十晚上我们这些小辈要到长辈家去,这不叫拜新年这叫辞岁,就是辞旧岁的意思,那些没有回老家的长辈我就要一个一个的打电话辞岁,过了年三十大年初一则要一家一家的去拜年了。原来是父亲和我还有我妹妹一起,今年则只是我和妹妹了,转眼间我们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了。因为自己一直在上学,很多本来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都推迟了很多,村子里那些和我同岁的基本上都已经结婚了,孩子都好几岁了,他们已经开始为人父母了,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他们的父母也不必像原来那样操劳了。

    村子里的亲戚家多了很多小孩,其中有我的一个小侄女和我很投缘,今年7岁,经常来找我玩。又一次我和她聊起了她上学的事,她告诉我她在上一年级,我又问她老师都教了什么,她的回答是在让我吃了一惊。她先是给我连续的快速的背诵了将近1分钟的《三字经》,然后又给我唱了好几首他们老师教的歌曲,还跳了一支舞。最后我拿几道简单的算术题给她算,基本上都正确了。再想想当年我上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学的东西和现在他们学的东西相比,真是感慨家乡的教育也是翻天覆地啊,他们必定会比我们更加的优秀。然后我实在忍耐不住好奇心去我原来的小学校看了看,才发现小学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把原来的旧房子推到了,重新建起了一座两层的教学楼,校园里的设施也是一应俱全。村子里的下一代在这里会受到比我们更好地教育,他们也是我们这座村子的未来。

                         图三、村里的小学校

     

     

    家乡的昨天,是父亲那一辈,他们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后来外出务工为自己的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他们恪守着村子的传统。他们已经渐渐老去,许多习俗也也将终究渐渐地不为人知。他们用他们这一生的奋斗为我们开创了一个局面。

    家乡的今天,是我们这一辈,我们在父辈的支持下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地变化,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也在不断地奋斗,为父母奋斗,为自己奋斗,更为自己的下一代奋斗,让他们过上比我们更好的生活。

    家乡的明天,是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受着两代人的宠爱,他们的生活比我们任何一代都要好,他们也受着更好的教育,他们是我们的希望。他们是我们的希望,是村子的希望更加是国家的希望,他们一定会比我们更加的优秀。

    在这样的一代代的传承中,承载着我们梦想的下一代一定会越来越好,我的家乡也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更会越来越好!

     

     

    钱坤,硕士生,河南固始县人。

  • 进入专题:2014年春节回乡记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