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程琳:一个农村家庭代谢的故事

     

    一、新的坟

    我要讲的故事有点特殊、有点凄凉,但其中许多都是华北农村家庭的常见现象。老家有初三上坟扫墓的传统,而上坟的仪式却很简单,到街上买一把鞭炮、几沓黄纸和一些冥币即可,人们只在去世第一年的人的坟前摆食物果品“上供”。放了炮、点了纸,低声向先人说几句话,再向坟头添几锨土,上坟仪式就结束了。这一天,女儿再远都要到父母坟前上坟,如果死者已去世了三年,女儿当天必须返回自家而不能到娘家去做客,因为初三办“白事”是老家的规矩,如果这家不办白事,客人来了是很不吉利的。

    母亲说,只能给上一辈的人上坟不能够隔代上坟,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老家的规矩,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在世,父母亲好像都没有去上过坟,我从小也就没有随父母去上坟的经历。初三早晨,在浓雾中看到来来往往的上坟者,大都是家里的当家男人一人和出嫁的女儿一人。看来,只给上一辈(父辈)人上坟也是我们那里的规矩。在给父亲上过坟之后,我去为在另一侧的爷爷的坟添土。家门的墓穴是定位的,一个家族门子的上一辈人在一侧按照年龄排开,下一辈人则按照年龄在另一侧排开,两条线组成的形状是倒“V”,寓意为人丁兴旺。

    爷爷坟旁有一座新的坟,问叔叔才知道80多岁的江华娘在两个多月前去世了。江华娘是一个苦命的人,有4个女儿1个儿子,自己却死在县养老院,而且在去世当天夜晚就被偷偷埋了,没有礼乐、没有葬礼,甚至没有上路的纸钱。故事还得从20年前春华的死说起。

     

    二、子谢养孙

    1963年出生的春华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他有3个姐姐1个妹妹,他的老婆是3换亲得来的。1985年结婚的春华在19861988年分别得女阿菊、得子阿葵,过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然而,1994年的一场车祸让这一切都破碎了——春华在为别人建房子帮忙时被拉土的车轧死。同年,春华的老婆带着小女儿回到娘家嫁给了自村人,与春华家再没有任何关系。春华爸没几年也去世了。儿子谢世,丈夫已亡,抚养孙子孙女的重担就落到了春华娘一个人的肩上。当时春华娘已经60多岁了,而孙女阿菊8岁,孙子阿葵6岁,这是典型的孤儿寡母式贫苦家庭。

    印象中,春华娘总是在求别人帮忙。她家里的农活都是女儿女婿集中来收种,四个女儿女婿对于春华娘家的农活也有分工,该打药、施肥了,春华娘就会派阿葵骑车去通知某位姑父来帮忙。除了种地,春华娘还养了许多羊,她每天农忙后就到地里割草、晒草并将田地里的草搜集起来,干草是羊在冬天的饲料,这样可以节约其他饲料。阿菊、阿葵则是经常和我们一起到已经干涸的河里放羊,晚上则一起玩耍、捉迷藏、在草垛上蹦跳,我时常能够忆起春华娘晒干的草垛散发的干草和阳光的味道,还能记得春华娘在油灯下缝缝补补的样子。为了省钱春华娘家之前一直没有用电,直到2005年前后,孙子孙女长大成人,她家才扯了电线,灯泡则是他家唯一的电器。

    由于没有父母,阿菊、阿葵是被小伙伴经常欺负的对象,这时春华娘总是到别人家里评理,说着说着就会流泪诉苦说“(他们都是)没有爹娘的孩子,你欺负他们干嘛”。春华娘的眼泪和诉苦往往能够得到村民的同情和帮助,村委会和村民也常常不计回报的为她家帮忙。势单力薄的春华娘成为阿菊、阿葵遮风挡雨的大树。阿葵、阿菊都是小学毕业,而后外出打工几年就成家了。2008年,阿菊定媒得到两万元的彩礼,2009年阿葵拿着这两万元彩礼与邻村的阿旗订婚成亲。阿旗长的又矮又丑而且性格乖张,是远近几个村有名的泼妇,只有阿葵这样的穷小子才会娶她。在结婚前,阿葵的奶奶将家里的树木卖了,四位姑姑再帮些钱为他又盖了两间平房。2009年冬天过年,阿葵结了婚,春华娘却离了家。因为,阿葵的媳妇阿旗嫌春华娘又老又脏,更重要的是年近80岁的春华娘已经无法再为家庭做贡献了,成了家庭的累赘。从此,春华娘便过起了在女儿家轮流生活的漂泊日子。

     

    三、外女养老

    2011年回家过年见到了春华娘,那时春华娘刚刚从大队支书家里领取了50元的过年慰问款,她取出一张20元纸币让我帮她看看是真是假,闲聊之中,她说,自己这么大年纪了,还不如死了算了。问她为何有此说法,她说人都没有良心,孙子孙女让她寒心。阿葵媳妇阿旗嫌弃她根本不容忍她在家里过日子,阿葵怕媳妇、不当家。阿菊自从结婚后,从来没有主动去看望过春华娘。如今阿葵有了儿子,春华娘很高兴自己完成了家庭传宗接代的任务,自己可以安心的走了。含辛茹苦将孙子孙女拉扯大的春华娘如今沦落到无人赡养、只能轮流寄住女儿家的境地。当年的千辛万苦没有让春华娘屈服失望,而孙子孙女的不孝寒了她的心。母亲说,春华娘根本在家里住不了,2010年的大冬天里,孙媳妇阿旗将一瓢凉水泼到了春华娘的被窝里、将老太太驱赶出家门。可是,四个女儿的儿女也都已婚生子,各个家庭条件不一样,并非人人都想养娘。

    在农村儿子养老天经地义,可是女儿却没有养老的强制义务,如果女儿时常回家看望父母、给父母买些好吃的,父母生病了女儿能够在床前侍候,那么这样的女儿已经是孝女的楷模了。可是,儿子却不同,儿子非但要做到上述事项而且要为父母养老送终,父母生老病死的一切花销都要由儿子承担。当然,儿子这样做的前提是得到了父母的可见的不动产遗产。从养老的义务看来,儿子是自家人,女儿却是别家人、外人。儿子已去世,孙子不成器的春华娘最后只得靠外女养老,并居无定所,这是无子家庭的悲哀之处。

    2011年过年时,春华娘之所以在家里出现是因为四个女儿都怕年事已高的春华娘死在自己家里,既是霉气事又要花钱,因而四个女婿在2011年的腊月28一起送老人回家。而阿葵夫妇坚决不让春华娘进家,并恶骂、诅咒前来送人的姑父。阿葵门子里前来调解的堂叔也被阿旗骂走了,堂叔走时说:“谁愿意管你们的事情,说出去还不够丢人的呢,你们家的事我永不再管!”面对姑父的评理,阿旗恶语相对并胡搅蛮缠,“都是儿子养老、没有孙子养老的理”,阿葵则躲在一旁沉默不语。阿旗还让管事的姑父把春华娘的寿棺拉走,不要放在她家里,以此逼迫姑父们退缩。阿旗还搬来娘家人助威,阿旗的弟弟张狂地骑着摩托赶来,还骂骂咧咧。此事最后以春华娘在家过年,初二就有人将她接走为条件解决。春华娘2012年大年初二一走,就再也没有回家。阿葵家庭与四个姑姑也再没有亲戚往来,一切与春华娘有关的亲戚关系都断绝了。

     

    四、无人送终

    女儿终究是女儿,四个女儿没有一个人愿意让春华娘“善终”在自己家里。日见春华娘身体虚弱、时日不多,四个女儿相互推诿却没有结论,最后四个女儿决定兑钱将春华娘送到县养老院渡过残生听说,80多岁的春华娘被送到养老院不到两个月就死了。阿葵和门子里的亲人将春华娘从养老院拉回来,装进早已为她准备好的棺材于当天晚上就悄悄埋了,没有任何礼乐、葬礼仪式,有埋葬她的人却没有为她送终的人。

    按照老家的习俗,老人去世是要大办丧事的,最起码也要请乐队办丧事,全族老少前去烧纸祭奠,吹吹打打、举行一番象征仪式后将老太太送进坟墓。纸钱、纸人、马车等物是老人到另一个世界的用品,春华娘什么也没有的走了。在这个意义上,春华娘的人生是“终了”却是无人为她送终。不举办葬礼无论对于死者还是对于亲属都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情。除不顾颜面之外,阿葵不为奶奶举办葬礼大约有以下原因:第一,阿葵夫妇对奶奶毫无感情,认为不值得为她举办葬礼;第二,阿葵夫妇认为在自己的新居里举办葬礼不吉利;第三,为了省钱不举办葬礼。如果是因为家庭贫困无法举办葬礼还能得到村民的理解,显然这只是最微弱的理由。

    春华娘的死就像冰下的水起了个水花一样,没人注意也没人关心,春华娘去世还不到100天,邻居甚至阿葵夫妇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共有着对老人和死者的冷漠春华娘死了,好像她从来不曾来过这个世界。

     

    五、新的家

    死对于春华娘也许并非坏事,因为一直居无定所、遭子孙嫌弃的春华娘终于在老坟里找到了最终的归宿。春华娘以及村里许多老人之所以居无定所是因为他们毕生的积蓄全部投资给子女,自己却没有房子这种不动产没有房子就没有家,在这个意义上,春华娘在坟地里终于有了不动产,有了新的家。

    关于代际之间的关系,我时常琢磨姨姥姥的一句话,她说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有一线(家庭妇女缝补用的线)长,儿女对父母的恩情连一指(手指)长都没有。父代对子代的付出可以说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父母总是希望子女更加有出息,过得比自己好,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和幸福。但,自私的子孙却很难在父母跟前尽孝,就连基本的养老送终有时都很难做到。他们看父母年轻能干便不愿意与父母分家,种地、带小孩以及家庭开销都是父母的事,年轻人只顾追赶城市人的消费时尚和生活享受感觉,等到父母年老,便由父母自生自灭。华北农村不乏父母被子女赶出家门的现象,父母或者在田里、村外搭个窝棚,或者借住在别人的旧房里。笔者20136月份在关中农村调查听说一起媳妇饿死婆婆的案例甚为震惊,观察到关中农村老人的生活处境同样堪忧。在老龄化日益突出的中国社会,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已是非常严峻的问题,没有退休工资和社会保障的农村老人尤为值得关注。

    “放羊、建房子、结婚、生娃然后再放羊”是山村牧羊人家世代更替、生命轮回的家庭代谢模式。在华北农村,结婚意味着一个人的成年礼,有了新家的青年人便开始像他们父母曾经做的一样、无私地为子女做贡献,希望子女比自己更好。这些年轻人到了晚年又会像他们年迈的父母一样面临艰难的养老处境,这种家庭人事代谢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演绎了不知多少代人,也不知还要演绎多少代人。春华娘找到了归宿,我却没有找到答案。

     

    2014-2-13

     

    魏程琳,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河南睢县人。

    本文被《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2月21日),《中国乡村发现》(2014年第4期)转摘。

  • 进入专题:2014年春节回乡记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