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向阳:三天等于一辈子

     

    有一种等式,叫做“三天,等于一辈子”。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今年过年,我们家发生了两桩大喜事,分别是:我妹妹,今年19周岁,第一次相亲,腊月三十见面,初四送礼订亲,不到4天,便确定了终身大事;我堂妹,今年20周岁,初六见面,初九送礼订亲,用时3天,也确定了一辈子的幸福。短短的几天,便可以决定接下来一生的生活,究竟是否合理?此种相亲形式结合下的家庭,又存在着怎样的隐忧?

    我的家乡——河南上蔡,有着悠久的历史,属于千年古县,位于我国地理位置的轴心,所以也称“天中”地区。面积不大的小县城,却有约140万的人口,典型的农业县,这里的人们,收入来源大体有两种:在家务农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所以,人们习惯于贺雪峰教授所说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生活节奏。一直以来,我们当地都有着相亲的传统,本文以我堂妹的相亲为例,尝试着对我们当地从相亲到结亲的整个过程进行梳理,并试图对这种相亲形式的合理性及其隐忧进行分析。

    在梳理相亲的整个过程之前,我们需要先解决一下在我们当地“什么是相亲”和“为什么会选择相亲”的问题。

    什么是相亲?

    谈到相亲,不得不提到相亲过程中的几个主体:男方、女方、男方家庭、女方家庭和媒人。相亲,在我们当地,与其说是男女双方的结合,不如说是男女双方两个家庭的结合,而媒人,在整个相亲过程中,至关重要,是一种桥梁作用。媒人,可以没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但在乡村这种熟人社会中,必须对其一方或双方有着最基本的了解,以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最终促成双方的结亲。

    相亲看似老套,曾一度被新新男女视为洪水猛兽,但现在,有很多人已经逐渐接受相亲这种方式。“所谓相亲,无非是通过红娘将素不相识的两个男女约到一起,这未尝不是接触异性的一种好方法。”[]

    为什么会选择相亲?

    相亲比网恋来得真实,毕竟媒人对对方的家境以及人品有所了解;相亲又比邂逅来得稳妥,一见钟情的感情往往不会长久。接触异性有很多种方法,相亲只是其中一种。所以相亲适合任何层次的任何人,更适合今天那些忙碌的大龄单身男女。相亲不是爱情最理想的途径,但对婚姻来说,还是适用的。我们当地,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大家彼此“知根知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相亲之所以存在并且合理的重要前提。

    以我堂妹为例,上学上到了大专,而后便到西安帮家里一块儿做生意,自己一直是个乖乖女,没有特别的感情经历,也无合适的恋爱对象,此时,选择回到家中,十里八村,大家彼此相对熟悉,“知根知底”,通过相亲这种方式,在家人的共同参考下,为自己找寻合适的结婚对象,便成了最现实也最理性的选择。

    从“相亲”到“结亲”

    首先,是“见面”。见面,指男女双方的见面,通常需要一位中间人,即“媒人”。在这里,有个情况必须指出,见面,在我们这里,一般是女方家人先见男方,主要参考男方相貌、身高、技能、说话、为人处事及其家庭状况,我个人推测原因有二:一来家人把关;二来保护女方。如果女方家人这一关通过的话,他们才会允许男方见女方。随后,男女双方会进行一次简短而不简单的交流。说其简短,主要指时间短且交流内容有限致彼此了解有限,又说其不简单,主要是指此次见面的意义所在,因为它直接决定了两人,乃至两个家庭以后的关系发展——成则结亲,败则无关。

    以我堂妹为例。我叔叔一家,在西安做生意,家境在我们当地属中等偏上,有车有房,更有存款,堂妹自去年从大专主动退学后,一直在自己家生意中帮忙。在我们当地,女孩1820岁,是订婚的黄金年龄,堂妹也不例外。嫁人是门艺术,用我二叔的话说:“要么图人,要么图家,当然,两者都占,那最好!”这里的“图人”,主要是从男方本人的条件来讲的,相貌、身高、为人处事、专业技能等,就是这男孩“中”;“图家”,主要是指男孩家庭条件优越,比如家庭经济条件好、父母年轻身体好、有姐妹无兄弟、房车等。按照这样的标准,根据亲戚朋友的推荐,堂妹见了几个男孩,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直到我爸爸推荐的我干弟弟的出现。

    我干弟弟一家,在广东东莞开工厂,厂不大,但效益还可以,所以,家庭条件合适,尤其是经济条件。此外,我干弟弟,今年21周岁,年龄和我堂妹相差无几,身高、长相没得挑,属于“正常人”。由于他是在自己家厂里帮忙,所以,专业技能这一点,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唯一的不足是,我干爹一家是两男一女,如果真能结亲,可能会出现婚后的妯娌矛盾问题。不过经过我们家的综合考量,最终还是决定结下这门亲事,进行“亲上加亲”!

    以上是我堂妹、干弟弟及其各自家庭状况的背景介绍,媒人是我爸爸,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人顺利见面了,并且相互感觉还不错。于是,有了接下来的“送礼”订亲。

    “送礼”订亲,这里的“礼”,也叫“见面礼”,指在男女双方顺利完成“见面”之后进行的第一次正规仪式,由男方及其家人携带大量现金及礼品到女方家中拜访,目的在于订下这门亲事,并告知门内族人这一大事。在我们当地,见面礼现金一般在1822之间,礼品主要为烟酒、饮料、方便面、糖果等,2040箱之间。我堂妹订亲的时候,见面礼是现金22000元,礼品30件,外加烟酒6件。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进行这项仪式时,门内族人的到场,一来表示对此事的认可与支持,二来也起到相互告知的作用,个人认为,这是小亲族地区和宗族地区的特质所在。

    “送礼”订亲之后,紧随其后的,是第一次“走亲戚”。新亲戚,又因为是第一次,所以,礼品也显得特别的丰厚,不过一般而言,会少于送礼订亲时的礼品数量。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所以,逢年过节,以后每年都要来回走动。在这里,关于给新人的“压岁钱”,需要特别提一下。在我们当地,男方到女方家里,一般会收到6001000元的红包,而当女方走回头亲戚到男方家的时候,红包则需要翻倍,即10002000。我堂妹的情况即是如此。

    经过“见面”、“送礼订亲”、“走亲戚”这样的过程之后,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一年,或两年,双方家庭会坐到一起共同商议结婚的问题,如果确定下来,则随后需要进行“送大礼”的仪式。

    “送大礼”,是相对于“见面礼”而言的,“大”在严谨正式的程度,当然,也“大”在送礼的金额上。据常做媒人的小姨夫介绍,一般而言,在我们当地,送大礼,男方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会送到56万,经济条件一般的话,也会送到34万,其他礼品另算。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订亲,还是送大礼,并不意味着男女双方一定会结合,在正式结婚之前,双方都处于彼此的“考察期”。如果中间发生意外突发状况,如男女双方发生不可抗拒因素、一方有重大生理或心理缺陷、情感破裂等,事先确定的婚姻,会即刻终止。不过,同样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此类婚姻终止所产生的经济纠纷,在我们当地也比较多,需要慎重处理。

    “送大礼”之后,自然就是择良辰吉日而喜结良缘。至此,男女双方算是走完了相亲的全过程——从“见面”、“送礼”订亲、“走亲戚”到“送大礼”、“结亲”。

    自从妹妹用不到4天的时间、堂妹用3天时间订亲之后,我便有意识地关注起我们当地的“相亲”。吉登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情景性”,即考虑问题做事情,我们需要把它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同样,相亲,是一种传统,而且是老传统,但是在我看来,如此的过程,它却是适合我们当地的环境的,当然,它也存在一些隐忧,后面会专门涉及。

    这样仓促的相亲,为什么适合我们当地环境?

    在这里,我主要从相亲对象的选择的角度来分析如此相亲的合理性。不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在乡村这样一个熟人社会,通过媒人的桥梁作用,把或熟悉或陌生的青年男女联系到了一起。既然是熟人社会,也就意味着大家彼此是相对透明的,也就是我们当地所说的“知根知底”。所谓的标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人”的因素和“家”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为男女双方的身高、长相、品德、技能等;家的因素主要为家中经济状况、父母身体状况、兄弟姐妹状况、房车状况等。“知根知底”的客观便利,可以让双方家庭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状况,而人的因素这方面,则通过“见面”之前的多方打听和家人把关予以保障。

    整个过程下来,有点类似各种因素的权重的分配和计算。双方家庭各自把各自所看重的因素进行权重划分,并分别予以计算,最终全家人共同商议,取“得分”最高者,进行匹配结亲。如此理智而精细的谋划,我们又怎么可以说它是不合理的呢?

    匹配结亲之后,又存在怎样的忧患呢?

    相亲,在中国乡村,作为一项谈不上优秀但绝对合理的传统,当它遇到“自由恋爱”、“了解有限”和“早婚早育”,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我们不难想象,“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下的农村青年男女,在选择回家相亲之前,大都有着一段漫长的在外务工的经历。在外工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或长或短,或异地或同地,发生了一些感情纠葛。如此的感情纠葛,第一,当他们在面对传统的相亲时,如何选择?第二,选择相亲之后,这样的经历,会不会对婚后生活有不良影响?谁又来关注并解决他们的婚后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问题。

    其次,虽说是熟人社会,大家彼此“知根知底”,但是这种了解仍然是有限的。“小私”之处,如生理上的缺陷,除了自己人,不论男女,其他外人是无以察觉的。加之媒人在说媒时,大都本着说“成”的立场出发,所以,说的大部分都是对方的优点,而鲜有缺陷。这种情况下,一些缺陷便被隐瞒,而日后的矛盾,便自此扎根。如此以来,这些矛盾,便构成了对日后正常婚姻生活的冲击,直至破裂。

    此外,在我们当地,不论是相亲还是结婚,年龄普遍偏小,小到还“未成人”。如此早婚的情况下,如果再遭遇“早育”,“自己还是个孩子,又怎么养活另外一个孩子?”加之生计结构所限,年轻人常年在外,孩子丢在家里由父母看管,于是,又加剧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这类群体情况的恶化。如此,它的影响,绵绵不绝,影响深远,后果不堪设想。

    三天,等于一辈子,这样的相亲,合理之处,在于其适应了我们当地的环境,熟人社会,“知根知底”;说其隐忧,主要是指现代对传统的冲击,自由恋爱,早婚早育,了解有限,如何实现平稳地过渡,青年男女们,如何才能把自身的身心感受放在第一位,同时又不失现实生活理智的保障,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天地人,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是我们人类。天,代表时间,地,代表空间,而人,则是永恒的主体。家乡,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有些我们可以看得到,有些我们需要经过一定的时空变迁方能感受得到。相亲,作为一种传统而又现代的方式,如何在新时代发挥更具建设性的作用,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深思。但不论如何,我都希望:通过相亲,我们的村民,青年男女,可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伴侣,可以生活得更加幸福,发自心底的幸福!



    [] 贺雪峰教授对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结构的一种解读

    [] 百度百科:相亲: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0526/7944732.htm?fr=aladdin

  • 进入专题:2014年春节回乡记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