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春运年关近,路上车人已成堆,千挤万抢回家心。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回家过年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与期盼,一年又一年,辞旧又迎新,回家过年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如今世界正在日新月异,中国年正在慢慢走向世界,就在中国之内,过年就有很大的地区差异,我所在的信阳是中原文化与荆楚文化交汇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有时显得很尴尬,因为它就踩在淮河线上,北方的说我们是南方的,南方的说我们是北方的,我现在不想讨论它的地理位置,我想说一些关于回家过年的现象,虽然家乡的习俗是南北都占一些,但是家乡的生活习惯是南方的,以米食为主。

    有一种心声是这样的:每逢过年被逼婚。年里年外婚事多,我回家那天赶上腊月二十二,在路上我就看到不少结婚的车队。过年了,在外面摸爬滚打的亲人们难得有空回家团聚,多少都会说到婚姻的事,这在全国都是很普遍的现象。不过我想说的是南北婚,所谓的南北婚就是夫妻二人一个是南方人,一个是北方人。关于南北婚,距离和餐桌是我所关注的对象。

    不知从何起,婚姻有了距离,这有一定的原因。如今的社会,人口流动如此频繁,如此容易,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城市,那些走出去的人平时不在家,过年的时候好不容易回来一次,在家呆不了几天,他们怎么可能在家的附近立马就找到爱情的火花,除非去相亲,可如今早已不是传统的包办婚姻了,他们在城市见过一些世面,一般很难跟不认识的或者不熟的人有着怎样的情感,所以相亲的成功率不高,慢慢地也不再去相亲了,或是为了应付父母走走过场,除非一些在家不出去的人。城市汇聚了不同地方的人,在这里人们每天能够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人们可选择的多了,可比较的多了,可是他们会因为工作占去大半时间,所以能够经常接触到的人并不多,他们会有很多朋友,但是大多数并不是很熟,所以很多人不是因为进了城就会有很多真心朋友,毕竟城乡之间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不一样。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生活节奏是那么的快,仿佛一切都在快速前进,婚姻也会如此。面对城市的繁华与诱惑,青年人的想法往往很疯狂,他们还不够成熟,还无法为他们的婚姻很好的负责,可是在家有父母的催婚,在外有太多的不确定,就这样一对新人诞生了,我们应该祝福他们。恋爱中的人智商低,不是说他们的智商倒退了,而是相对智商来说,他们更需要情感,情感如同火山喷发,威力无穷,他们觉得情感可以克服困难,这样的愿望都是大家所期盼的,可是总有那么一些无法克服困难的人,不是他们不想克服,只是有很多的始料不及,各种素质不好的人,他们选择了撂挑子。距离曾经是他们心中的美,可是当他们无法克服距离时,距离是一种负担。在我村里,越来越多的人不想上学,上大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不是因为村子小,而是因为城市的诱惑深入乡村,他们早已迫不及待地想感受城市的繁华,他们年纪轻轻的就出去了,年纪轻轻的就被催婚了,年纪轻轻的就得承担那么多的责任,他们是被拖着走的,他们的经济、精神和性格等都还不够成熟,他们还没有那样的素质。新婚燕尔时欢天喜地,新婚燕尔后哭天抢地,这样的现象还是很多的。回家过年不容易,在家过年也就那么几天,如果两家隔得太远,那么他们的春节愿望应该有这么一条,那就是马上有车,这样他们才可以在两家之间来回奔走,美好的时光也许是趴在车窗户边看看风景,美好的愿望也许是期待不要晚点,能够早点到家。距离是客观的,他们对距离有着不同的感受,距离让他们的春节时光少之又少,他们劳累奔波于家的两端,久而久之,他们厌倦了这般的过年,为了回家过年的事,夫妻之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也在增加,即使回到家也呆不了几天,更别说解决矛盾了,有时连交流都不多,所以父母是忍让的,因为他们知道子女回家一趟很不容易。父母曾经的期盼是否已有了遗憾,这个只有他们经历了才会知道,对错也是错综复杂的。或许他们会对自己还未成家的孩子说:不要找太远的,不要找不合口味的。

    相对于距离,餐桌的问题会更甚。餐桌是维系情感的主要纽带之一,同桌共食是血脉关联的见证,家乡有一句话:不是一个圈的猪吃不到一个槽里去。如果一家人不能够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你吃你的,我吃我的,更别说偶尔给家人夹夹菜了,感觉这都不像是一家人。南北婚的餐桌问题之所以严重,是因为他们的吃饭习俗是不同的,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食为主,吃面的人偶尔吃几顿米饭还行,可是顿顿吃米饭就够呛了,对于那些在外面能够克服的人来说也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无法克服的人来说是个很大的问题,毕竟吃饭是人生一大事,除了主食不同,有的连菜和油的吃法都不一样,在农村,家庭妇女的炒菜技艺是多少年都不变的,有着很强的地方特色,又不会像城市那样去下馆子,那就煮两份吧,一南一北的,主食好解决,可菜不好弄,比如一个南方人去一个北方人的家里,这个北方人不会炒南方人的菜,那个南方人要是自己也不会,那就只有干吃饭了。在过年期间煮两份虽然比较麻烦,同一个桌子上摆着相反的饭菜,看着怪怪的,但是为了图个喜庆,也没有多少天,还是能够容忍的。在过年还好,两亲家还是在自个的家过年,在平时,两亲家难得登门拜访一下,好不容易来了一趟,老一辈的吃饭问题比子女的更甚,他们的口味更难适应。一方喝面汤,一方喝稀饭;一方吃菜油,一方吃猪油;一方吃他们老家的特色菜,一方又找不到这些菜;一方不远千里亲自下厨做些特色菜以表敬意,一方却又吃不惯这些菜;等等。就这样一方想招待好对方而忙前忙后,一方又吃不好喝不好而觉得对方招待不周,但双方有一个共同点是不会说普通话,各自说着自己的方言,很多时候说的是风马牛不相及。最后他们不敢走动走动了,不是不想,只是无法适应,简直是一种折磨。

    距离和餐桌这些客观条件不仅对大人是一种折磨,对小孩子更是一种折磨。长途跋涉已经很劳累了,要是碰上晕车的孩子,特别是在春运,小孩子很难受了,如果再水土不服,加上餐桌问题,那么小孩子很可怜了,体质不好的小孩子,就太容易生病了。欢天喜地庆团圆,奈何过年如此难,折腾千里把家还,生病难受真可怜。距离和餐桌问题对小孩子和老一辈还有一些影响。如果小孩子稍大一点,还会遇到一些教育问题,两地的教育多少都会有差异,要是转来转去,孩子要花时间适应,对他们的教育还是有影响的。因为子女要工作,所以老一辈会进城照顾小孩子,对很多农村的老一辈来说,进城如坐牢,憋屈死了。一是他们不适应城市环境,跟不上城市的生活节奏,整天闷在屋子里也很无趣,二是吃不惯城市的油和米,有些吃完后老吐酸水,如果连主食都不同那就更憋屈了,不比在过年,这是要常住常吃的,老是煮两份的话,对一些农村人来说显得很奢侈,所以老一辈并不是喜欢住在城里,毕竟他们在农村很自由也很悠闲。距离和餐桌问题客观的存在着,舟车劳顿加上口味不和,心情可想而知。婚姻和家庭关系着三代人,老一辈之间的走动和交往少之又少,夫妻穿梭于家的两端,兼顾两端身心俱疲,小孩子懵懂不知却也会遭殃。但是并不是说南北婚只有问题,我只是指出了一些客观方面的局限,这也未免不是一种磨练,有些人能够克服它们,当他们熬过了头几年,他们的各种素质提高了,也能更好地对付它们了;可是也有一些人在它们的面前畏惧了,情感和家庭的矛盾也慢慢地多了起来,生活越来越不幸福,更有甚者拋家弃子。

    有一种现象是这样的:为何过年车儿如此多?回到家坐车去县城见见阔别一年的好友,不料想路上是如此之堵,当我到达城区时,我的一个感受是:四轮的不如三轮的,三轮的不如两轮的,两轮的不如十一路。不仅县里的车很多,乡里和村里的车也是越来越多了,为何过年车儿如此多?车多主要因为人多,人多因为回家过年,我大致观看了一下,除了原本的车辆外,在过年期间有两个车辆增加源头:一是那些平时闲置不怎用的车辆都动用起来了,拉人载货的都有;二是开回家过年的外地车。过年了,不只是那些大型的客运车辆有春运,在乡村,那些形形色色的车辆都有自己的春运。如今考驾照已成为一种风气,车越来越多,村里很多没上学的孩子也去学汽车修理了,所以在走亲访友的餐桌上,谈论与车有关的主题也越来越多了:谁又买什么好车了,谁的车又开到田里了,谁的车又被撞了等。农村人过年喜欢劝酒,一句“我开车来的,不能喝酒,出了事谁负责”也成为农村推脱喝酒的一个新理由。外来车以轿车居多,乡村的道路虽说是水泥路,但是太窄了,基本上是村村通那样的单行车道,所以很容易拥堵。两车相遇时,技术不好的人,很容易撞车或者为了让车,一不小心把车开到田里去了,乡村的道路没有路灯,在晚上更不好让车倒车了。尽管有很多限制,可是依然阻挡不了开车回家的心情,而且越来越多,开车回家过年既是一种自我方便,也是一种面子。

    消费成为一种符号消费,讲究象征不重实用的现象在农村也慢慢地蔓延起来,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农村人的一个新面子,我叫它面子车。面子也就是脸,脸是给人看的。出门搞副业的人在我村里占了绝大多数,那些在外混了很多年的、混得还不错的人也就积累了不少钱,这些钱足够他们消费几万元以上的轿车,这样的车在城市不算什么,在农村就不同了,轿车和农用车一比较就显得高档了。这些搞副业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天津卖面食和油货,他们起早贪黑、风雨无阻地在建筑工地附近卖工人们的一日三餐,这些搞副业的人一般会租一些房子住在一起,而且还是不同省份的人混杂在一起,那里鱼目混杂,晚上收摊之后大家也会相互串串门,这是另一个小社会。我小的时候在宁波亲身经历过几年,对此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他们有了一些钱以后呢,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不会像城市人那样搞各种投资,他们往往喜欢把钱变成固定资产,像房子和车子等,一年回家一次,在家又呆不久,他们的房子就这样闲置着,留着他们“退休”之后再住,所以十五(元宵节)一过,很多新房子的大门上都赫然摆着大锁。房子有了呢,又流行车子。这些车子,他们用的也很少,在平时几乎用不着,难道他们会用轿车载着油锅,拉着火炉去工地卖早点?也只有在过年期间,这些车子才有大的作为,首先是不会为春运的一票难求而发愁了。其次,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脸上有光,一副老板范儿。不过他们也有难言之隐的地方,乡亲们看到你有好车了,赶赶集,串串门,你得载他们一程,不然会落人口舌;好朋友看到你有好车了,借车兜兜风,感受感受,你能不借么,不然不够义气。很多时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面子对农村人来说真的很重要,因为这是他们的家,世代生活在这里,乡里乡亲的很是熟悉,有时一件事能够被广而传之,传而久之,久儿重复之,农村人显得“无处可逃”,这也许是农村人的筋筋道道。不比城市,在一个城市里呆不下去了,还可以换地方,况且别人对你又不熟,交往不多,影响相对不大。就在这种种原因之中,农村的交通事故也是越来越多了,所以在走亲访友的路上又多了一个唠嗑的话题。

    过年回家,结婚和车子现象比较突出,大家也聊得很多,所以我选了南北婚和面子车的话题。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我擦干眼泪,明亮双眸,却发现曾经的那片土地在我的视野中模糊了……

     

     

    冷波,河南信阳人。

  • 进入专题:2014年春节回乡记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