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刻在心上的日子——2013年调研感想

    北京师范大学 易畅

     

    距调研结束已有37天,此刻我依旧怀念那些日子,那些紧张而又充实的日子。近来有一段时间都在忙着课业上的任务,没能静得下心来整理此行的收获与感受,以至于现在才提笔。起初还有些担心记忆会被时间的流水给冲刷掉,都说时间是抹煞记忆的刽子手,可是事实上,在时间的冲刷下,某些东西反而变得越来越清晰,仿佛被深深地刻在了心上一般。

    也许,有些感受与经验确实需要沉淀一番,才会更加深刻吧。

    现在已是北京的秋天,转眼已过去数十天,犹记得两个多月前,我和我的小伙伴跑去找董老师寻求参加调研的机会,想在大二的尾巴留下深刻的一记。当初对调研的期待可能是带有一种体验式的外加一种学习式的吧。因为之前自己有尝试过访谈式调研,但由于经验不足,感觉很有挫败感。所以希望借这次机会跟有经验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好好学习,希望能够积累一些经验。于是,从未参加过正式调研的我们,整理好行李,背上书包就出发了。

    不得不说,第一次参加调研的我们真的比较稚嫩,无论是在生活方面还是在学习经验方面。带过去的笔记本薄薄的,笔芯也很快就用完了。师兄曾经还嘱咐我小心笔记本散页,把笔记好好保管,以后还可以多多参详。果真,没过多久它就散页了。真后悔当初没有带一个好一点的本子,将这些珍贵的记录好好保存下来。原本薄薄破破的笔记,跟师兄师姐们的比起来真是太显寒碜了,整理笔记的时候总会被发现遗漏了一些关键的信息,师兄在访谈的时候还不忘提醒我记下该记的信息,告诉我原本认为不重要的信息在有些时候却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等到真正需要的时候,所以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在细节方面,师兄师姐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并且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这一次也是我二十年来第一次这么长时间生活在别人的家中,第一次以客居者的身份参与到他们的家庭生活中来……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最后的舍不得,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渐渐懂得了怎样融入以及融入他人生活的意义。在这里,我不再是家里宠爱的小公主,也不是可以随意在同学朋友面前说笑的小女孩,在这里,我的身份是一个大学生,我的一言一行,以及生活习惯都得符合一个大学生的标准,既不能像在家里那样懒散,也不能像在宿舍那样随意。因为我此时的社会角色只是一个来学习的大学生。顿时感觉自己肩负了保卫大学生名誉的重大责任——在师兄师姐们的引导下,我获得了如是体验 ^ ^ 

    总之,我觉得这次调研的一大收获就是它给了我一次自我反省的过程,它让我发现自己太懵懂、太幼稚了。可能是在象牙塔里呆得太久了。这貌似很符合现代社会对九零后的评价。我也不希望自己像活在象牙塔里的人儿一般,在这次调研中,我感觉自己长大了许多,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很感谢师兄师姐们的榜样和老师的细心教诲。

    有一种生活叫做“有节奏的生活”。每天上午访谈、下午访谈、晚上开会,中午和晚上还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一切看起来那么规律,如行云流水般。不得不说,我爱上了这种节奏。它使得我感受到我的生活本可以如此充实和有意义。

    虽是酷暑时节,师兄总会领着我们迎着八点左右的太阳出发,在太阳快要升到最高点的时候“归穴“,这个时候还不是最晒的,最晒的时候在下午两点,两点后,分针再转动一圈,我们就又该出发了。每个人脚上的晒痕足以证明我们的勤劳。喜悦的是,在师兄的带领下,我们每天都会有满满的收获。和村民们访谈,你会发现很多有智慧的人。想要跟他们进行很好的交流,我们也需要一定的能力,没有一定的经验是不行的。师兄作为主问人,在访谈过程中还不忘留出一些时间来给我们问问题,第一次参与调研的我一开始会有点紧张,但是,随着锻炼机会的增多,我也逐渐开始大胆地尝试了,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晚上和师兄师姐们一起讨论了,好怀念,在为村庄性质定性的时候,两位师兄在讨论会上各抒己见的气氛;好怀念,每次奋笔疾书总结的时候,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记下的感觉;好怀念,老师给机会让我们发言的时候,每次都会有的小紧张。甚至做梦都会梦到自己在访谈,梦到在讨论会上,师兄问我怎么看……一切都是那么深刻的回忆,现在依旧记忆犹新。

    作为一名即将进入大三的学生,我想我对我大学前两年的生活应该有个重新的认识了。原以为自己已经在尽力做好,除睡懒觉的时间之外,就是泡读书馆读书、读书,按照学业的要求读经典,读著作。但我在这方面确实比较愚钝,怎么读也读不好,很吃力。仿佛它已变成一种负担。但我不能放弃读书。因为我希望对自己的学科有起码的了解,希望不负老师对我的期望。希望不落后于其他同学……尽管我的信心在一点点磨灭,从心理到行动上都开始怠惰。——“负担”,这是我们这次调研经常遇到的一个词,当被问及为何不生养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村民们经常把“负担”挂在嘴上,现在我也不禁想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当时对待学术的体验了。——“学术”,多么傲娇的一个词,我这根小葱恐怕要摔倒在它的石榴裙下了。以上的自白主要是为了凸显此次调研的收获,切勿见怪。在调研的开始阶段,老师就告诉我们,通过调研能够帮助我们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起初,我还在怀疑自己有没有那个资质,真正经历过,我才发现原来很多不能理解的理论确实变得更加清晰好懂了。把理论结合事实来讨论才真正让人过脑而不忘。以往我对很多理论的把握貌似更像隔靴搔痒或者隔山打牛式的,总感觉触不到它的真身,当然,这也跟我本身比较愚钝有关。在老师和师兄师姐们的引导下,我也逐渐学会了怎么去更好地理解理论以及解释事实,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将会是非常大的帮助。而且,更关键的是我感觉自己有信心多了。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事可以做,一种是“要做的事”,一种是“想做的事”。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完全被湮没在了“要做的事”当中,“想做的事”总是被忽略或是被搁浅,这是很可悲的。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也不小了,两年来,我一直在经历一个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过程。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怀疑和徘徊,几乎丧失了前进的动力。此时的我亟需一种指引和一种光明的力量。在调研过程,我有幸能和中心的师兄师姐们朝夕相处,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不同的力量。他们睿智、踏实、谦虚……如师长一般,有时候也如大哥哥大姐姐一般。他们来自同一个家庭,一个在他们口中称之为“中心”的家庭。我对那个家庭充满了崇敬和向往之情,因为它培养了这些可亲可敬的人儿,因为 它很温馨。

    曾几何时,师兄的一席话点燃了我心中的一把火,让我燃起了追求“我所想”的勇气和热情。在那个盛夏的日子,他们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窗外的美丽风景。看到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总有一天我也会用手指触到我的梦想的。事实上,除了调研的成果和经验,光和师兄师姐们相处就足以给我很大的收获了。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盛夏的日子,在那条从村部通往住处的路上,那条被我们踏过无数遍的村道上,我们曾顶着烈日,在炙烤的大地上,保持着“一字”的队形,耷拉着脑袋走过;在乌云压顶的天空下,一边拍照,一边尽情地欢笑与狂奔;我们总是一路讨论着一天的收获,一路又抱怨着太阳公公的无情,师兄的帽檐总是向着太阳的,中午的时候向下拉,黄昏的时候是斜拉的,拐弯的时候总要换个方向,比太阳花转得还勤……

    二十五天,其实说长也不长,我们就这么圆满地离开了。带走了很多收获,却不知道能留下什么。应该是不能指望村部的蚊子还流着我的血了。村庄的人们还会记得我这个“壮士”吗?我们曾在村部前方的道路上留下一串拉长的身影,现在也不见了吧。

    最后的最后 我们应该都不会忘记沅江的高压塔和月色吧 走之前的那天晚上 黑色的夜幕没有为我们升起月亮 很遗憾 只能在黑暗中与它道别 不知为什么 现在还想去看一看

    2013-9-5  于北京师范大学

  • 进入专题:2013年春节观察:乡愁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