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要讲透,以免被忽悠

    来源:环球网-环球时报 | 作者:王绍光 | 点击: 1278 | 时间:2013-08-31 09:16:26

     

      王绍光:中国体制的优势要讲透,以免被忽悠

      2013-08-30 02:36环球时


     

      中国特色就是普世价值

     

      人小的时候,非常简单、天真,容易相信存在普世价值。我小时候的普世价值是什么呢?就是热干面。我在武汉长大,童年时以为,热干面这么好吃,全世界一定都吃。1966年,我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串联,在火车上就想,下车后要吃一碗热干面,结果却在北京根本找不到卖的地方。记得在西单的一个面馆里,我问来问去,只有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打卤面,没有热干面。这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热干面不是普世价值。

     

      如今北京也有热干面了,就是超市里包装成方便面销售的那种。现在国内很多人说的普世价值,实际上就是类似方便面包装的西方玩意。因为不能总去武汉,有时我也买这样的热干面解馋,但总不如武汉街头卖的正宗。前两天和一位河北朋友聊到热干面,他又给我一个巨大打击。他说,哪怕倒找钱给他,也不会吃热干面,太干巴了,实在难吃。可见,很多人不认我这个普世价值。在外人看来,西方宣扬的普世价值也同样太干巴了,让人咽不下去。

     

      那么到底有没有普世的东西呢?上升到大家都吃面条这个层面,也许是普世的。意大利人不是也吃面条吗?但是吃什么样的面条,怎么吃,各地是不一样的。我们还可以抽象到所有人都要吃东西这个层次,这显然更普世。同理,中国人要治理国家,美国人要治理国家,这也是普世的,但具体怎么做,可能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解决方式,不能、也不必一概而论。

     

     

      英文中有一个词叫monoculture,即单一种植,就是一个地方只种一样作物。现在这种耕作方式已在全世界受到广泛批评,因为它违反自然规律,造成极大的环境和生物灾难。在政治上,也不能搞monoculture,美国有美国的做法,中国的独特做法也不可忽视。懂得珍重多样性,这才是普世价值。

     

      从中国视角研究中国

     

      在当代中国政治研究领域,一讲到中国的政治决策,都会用到美国人的一个所谓的模式,叫碎片化威权主义(FragmentedAuthoritarianism),这是由两位美国教授,李侃如(KennethG.Lieberthal)和奥森伯格(MichelOksenberg)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但梳理这个词的来龙去脉,我们发现西方人的那个角度可能是有问题的,哪怕他们是出于好意,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西方谈到中国,经常扣上极权主义(Totalitarianism)的帽子。这两位教授之所以改用威权主义这个词,是因为他们发现中国的决策过程完全不符合极权主义的描述。改用威权主义,是一种进步。

     

      与此同时,他们在研究水电决策过程时发现,决策过程充满了部门之间的冲突、磨合,于是选用碎片化这个词进行描绘。其实,这个词源自于对美国自身的研究,因为美国的政治决策过程就是高度碎片化的。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词的来龙去脉,一些国内学者就误以为碎片化只是中国决策的特点。

     

      近年来,有学者将西方政治中的碎片化现象理论化,关键概念是决策过程中的否决点(vetopoints),否决点越多,越碎片化。在决策过程中,某个点上只要有人可以否决,就成为一个否决点。美国的决策都要通过国会,国会里有委员会,委员会里有小组委员会。一个小组委员会否决一个议案,这个议案就死掉了。与很多国家比,美国在决策过程中的否决点太多,难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把美国体制称之为否决政体”(vetocracy)

     

      西方的分析框架未必不对,但它的解释力是不够的。我们建议从中国视角看中国的决策过程,用开门磨合解释中国的决策模式。开门这个词在中国用得很广,可以用于和西方对话,西方有个词叫参与,在我们看来,参与只是开门的一种方式,即在进行决策时,有人可以闯进来。但在中国的实践中,还有另外两种开门方式,一个是请进来,一个是走出去开门参与幅度更大,更开放。

     

      参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哪个社会集团的参与能力比较强,它对政策的影响力就比较大。在各国,真正能闯进决策圈、影响决策者的,往往是强势利益集团。在美国尤其如此,华盛顿的K街上到处是游说团体的办事处,他们代表的主要是强势利益集团。而走出去请进来就有可能顾及弱势群体,顾及那些不太容易发声的群体。一个包括闯进来请进来走出去三种开门方式的决策体制肯定要比只有闯进来一种开门方式的体制好,当然比关门的体制要更好。

     

      另一方面,磨合也是个中国人常用的概念。磨合本来是机械学用语,西方社会的决策过程中没有借用这个概念;但在中国,不管谈公司决策,还是谈政府决策,大家经常会说到磨合。磨合意味着,要通常要经过”;经过可以达到,但也不一定达到。开门和磨合,这两个关键概念都是在用中国视角认识中国的事务。

     

      不要自废武功

     

      我们听到一种说法,知识分子要批判,不要唱赞歌。这句话非常对,但狭隘地理解了批判的含义,认为批判就只应指出黑暗面,只能用攻击的方式来处理。事实上,批判本来的含义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认为是这样,就坚持这么表达。这才是真正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如果中国体制有问题,我们应该指出这些问题。我与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合作20多年,曾花了大量时间研究中国存在的问题,如财税问题、不平等问题等等。但中国体制也有好的地方,这些方面必须讲透,如果不讲透,有些优势就不会被认识到,反倒可能被别人忽悠,把我们自己的优势当劣势抛弃。在这方面,中国曾有运十的案例,三十多年前,中国的大飞机制造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结果被人忽悠,大飞机项目下马了,现在才重新开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中国的农村合作医疗曾是令世人赞誉的体制,但因为被人批没与世界接轨而遭弃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人宣扬腐败有利于搞活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导致对腐败的容忍。现在还有人借口反垄断要全面摧毁共和国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的前两句可以用来比喻现今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体制,各有千秋;后两句可以用来比喻我们认识中容易出现盲点的地方,比喻自身存在优势但却缺乏充分认知。希望中国学者能把中国的体制优势系统化、理论化,使得我们不会被别人忽悠,自废武功。否则,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讲座教授、清华大学长江讲座教授)

     

     

     

  • 进入专题:社会科学本土化问题研究
  • 责任编辑:pxw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