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珊:农村环境卫生两议

                                           

    一、生活垃圾处理:村民与村委的博弈

    农村环境卫生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最近升温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公众对环境卫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讲究卫生,保护环境,这是村民都明白和认可的事情。每一个村民都会关注自家门口的环境卫生,因为这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打扫房前屋后,保持住所周围的整洁卫生,是自家的事。做得好的在村子里有面子,认为这家主人勤劳会持家,相反则是认为这家人懒惰不讲卫生。

    但是,一旦保护环境卫生成为村民的义务,或者说是成为村子里的公共事件后,村民的反应和行为却与之前将保持环境卫生看做是“私事”时截然不同。

    蛇年春节前夕,大部分村民家里领到了一个红色的大塑料桶,上面写着垃圾桶三个大字。这就是村里打算发给村民装卸垃圾的装备。村庄治理环境卫生,规定以后的生活垃圾不能随地乱扔了,要装入垃圾桶里,每个星期有人专门负责将垃圾运走。运垃圾的这个人每年有5000元的工资,这笔工资由享受这笔服务的人购买,所以村里要向每户收取50元钱作为每年的环境治理费用开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说我不拿村里的桶我就不出这个50元钱,即使出50元钱也要村里开具正规的发票和收费单子才能缴纳这个环保费。因而在桶子到手之后有些村民都没有立即将50元的环保费交出来,而是由村里的会计在事后不久为每家每户开好单子之后一家一户送过来,大家才交出这个环保费。以我们村子现有的生活水平,50元对于每家每户而言都是一笔很小的费用了,但是任何一笔公共服务费用的收取似乎比什么都难。在如今并不差钱的农村,又为何大家不会积极配合村里的环保治理工作,不会让这些工作顺利开展。

    村里治理环境卫生是一件好事,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多少人反对。其实早在此之前,为保持村容整洁,村里就想过办法处理村庄的生活垃圾。沿着乡村公路两边,每隔几百米就会修一个垃圾池,但是这些垃圾池的生命并不长久。原因是垃圾池通常是几家公用的,但是住垃圾池旁边或对面的村民不满意,觉得周围垃圾都倒在了家门口,刮个风什么的,恶臭难闻。所以这个垃圾池修得不公平,因而在不久之后,它们就被一些村民毁掉了。村民的生活垃圾回到了自家倒自家附近的状态,集中处理似乎不太容易实现。

    在这之后,村里吸取城市社区经验,各家倒各家的垃圾,由村里安排环卫工集中收走处理。既然要安排环卫工就得支付工资,但是村里的集体收入几乎为0,为了使这一公共政策得以实行下去,村里只好向村民摊派这一笔费用。但是在“后税费时代”,村里想从村民手中收个一毛二分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也许这是税费时代的沉重负担给老百姓留下了心理阴影,如今紧张的干群关系虽已缓和,但是村民对村委的不信任却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不得已之下,村委又想出了一招,即村委班子成员从市里买来了一车塑料桶,给每家发一个,村民拿到塑料桶后,再交环保费50元。这是商业社会里惯用的营销手段,即先尝后买或者买一送一。

    即使是在村委拿出真枪实货后,有一部分人还是不愿意交这个50元钱,所以就采取拖延战术。其实这些人心里都清楚这笔钱迟早都是要交的,但是就是不能爽快地交上去。有些妇女借口说自己不当家,手里没有钱,要等当家的回来后才能交钱。诸如此类的搪塞的说辞,村民心里清楚,村委心里更清楚。

    除了一部分村民采取拖延战术外,另一些村民直接采取了不合作的办法。有两户村民家住在马路边, 但是住房后面是一个很大的鱼塘,平时都将垃圾往鱼塘里面倒,这两户村民对村里说:“我即不拿你的桶也不出这个50元钱。”对于这样的人,村里就没有办法了,只好跟他们强调要做好房前屋后的卫生。

     

    二、烟花爆竹:习俗与发展的较量

    除夕夜前后烟花爆竹响翻了天,家家户户燃放烟花爆竹以示庆祝。除夕当天吃团年饭前,在我的家乡,时间大概是在上午十点钟左右,村子里有一阵烟花爆竹的燃放;在除夕夜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又有一阵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新年的第一天起床后开门的第一件事仍然是放鞭炮,时间大概是在5点左右。在这三通集中鞭炮声后,零散的鞭炮声会在村子里延续整个春节假期。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七,走亲访友的人在村子里进进出出,拜年的鞭炮声装点着团圆和人气。成家的晚辈给长辈拜年都要燃放鞭炮,而且我们家乡的风俗是晚辈自带鞭炮去亲戚家门口燃放。按照其他地方的做法,登门拜访者理应是客要由主人家燃放鞭炮以示欢迎。但是我们家乡的这一风俗却有点反客为主的意味。至于这一风俗延续了多长时间已经没有人记得了,只知道村子及其附近的这一方土地上一直延续着这样的做法。

    烟花爆竹作为年俗之一,历史可谓悠长。即使城市曾一度出台禁鞭政策,但依然无法阻挡国人对喜庆和讨个吉利征兆的热衷。城市燃放烟花爆竹最主要的目的是图个好彩头。城市是商业极度发达的地区,在这里,人人都希望财源滚滚,因而大年初八的清晨,在各大商业楼的门前都会有盛大的烟花爆竹响彻云霄。这就是中国人风俗里的“开门红”。

    在国人的生活中,人生中的重要场合都少不了烟花爆竹。红白喜事,乔迁新居,门店开张,喜贺大寿,特别生日等,只要是讲究热闹和喜庆的时刻,烟花爆竹往往是重头。我家隔壁何氏,家族人口庞大,但何氏年轻一辈至少有8兄弟常年在外打拼,由于外出年份早,如今都已买车回乡,最近兄弟中的一位恰逢36岁,刚好娘家人那边喜欢过36岁,据说是因为36岁是人生中的一劫,要大摆筵席热热闹闹地过这个生日,以后的人生路就会走得顺畅。庆生的头一天晚上,亲朋好友就已经聚齐,宴席已经铺开,烟花爆竹放的是我有生以来见过最为惊人的一次。大而笨重的烟花礼炮一溜地在马路边铺开,足有三十米的长度。鞭炮在马路的另一边排开,从自家门前向左右延伸,长度可以达上百米。鞭炮燃放时间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轰隆隆的礼炮声似乎要把天给炸开,从天空洒落下来的礼炮药灰残渣落在屋顶上就像下着密集的雪子儿似的,砰砰作响。周围的住户都将房门紧闭,以逃避这一次略带恐怖的烟花爆竹的喧嚣。然而,讲究排场的人心满意足了。在这一次类似狂轰乱炸的鞭炮声之后,隔壁左右的人都从紧闭的家里走了出来,大家都想看看到底燃放了多少烟花爆竹,才能制造如此“壮观”的场面。最近几年,家乡人的经济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无论是在家的农民还是外出的农民似乎都跨入了所谓的小康生活。人们越来越追求一点“虚”的东西。包括面子、排场、热闹等。与以前讲究实际和实惠的生活不同,现在的人舍得花钱去满足自己精神上的小愉悦。因而,从这个层面上讲,烟花爆竹成了人们讲究“排场”的好工具。

    烟花爆竹作为习俗中的重要角色,如今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在越来越强调环境质量的话语中,烟花爆竹成了被鞭笞的对象。最近城市环境质量一直处于不佳的状态,城市PM值特别是北京市的PM值创造历史新高。有专家指出,北京市的PM值超标,已经足以到达威胁人体生命健康的程度。由此专家学者援引素有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市的雾霾事件,呼吁公众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排放。恰逢春节,时值烟花爆竹燃放的高峰期,禁鞭的号召又在神州大地响起。然而,环境问题是国人风俗习惯的问题么?

    环境问题足以引起国人的重视了,大家都想在清新的空气中生活。众所周知,环境问题罪魁祸所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工厂污染了河流和空气,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市经历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过程,在全球化的今天,更是通过工厂转移,将环境灾难风险转移到了边陲国家。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面临发展的艰巨任务,一方面要背负边陲国家地位的代价。环境问题与其说是与习俗的较量,更毋宁说是一场与发展的较量,如何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才是环境问题的破题之处。

    当然,减少烟花爆竹燃放不仅是出于环境问题的考量,也是出于人身安全的角度。但是,每当环境危机出现的时候,作为传统习俗中重要角色的“烟花爆竹”必然要成为被拿来说辞的地方。在这个时候,真正要负责任的主体巧妙地躲过了一次次的问责,整个经济依然在GDP的快车道上飞速前进。习主席说解决中国的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在发展,没有改革和发展,中国就没有出路。既然发展不可能停止,环境问题必将成为长期的困扰之一。

    那么,烟花爆竹在习俗偏好和发展话语中究竟何去何从呢?长时间内,烟花爆竹依然会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生存吗?一方面,习俗的力量是强大的,从周口平坟到圆坟的闹剧中可见一斑;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是引导移风易俗的重要手段,如何结合现代发展理念治理传统中的社会行为,将是对执政者和专家学者的考验。

                                                  2013223星期六

  • 进入专题:2013年春节观察:乡愁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