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峰枫:从春节看村庄变迁

     

    当儿童时的记忆浮现眼前,欢笑最多的永远是每年春节,我们写春联、贴对联、挂灯笼、猜谜语、穿新衣服,换上新书包,得到压岁钱,看到远方的亲人,吃各种点心,还有就是春节时可以有吃不完的宴席等等。春节,永远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的天堂,童音童声童趣,洋溢着春节的喜悦。但是最近这些年,这些都在慢慢的离开了,这是为什么?是什么肢解着原来的乡土社会结构?是什么隔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带着这些疑惑观察华北半山区的乡村生活变迁。

    一、基本现状

    我的故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部一个村落,太行山的东麓半山区,邻近京津,总面积198平方千米,有55%的山地,总体上是人多地少,税收前“向山要田”情况普遍存在,现在很多山地已经被“抛荒”。此外,这里也是国家农业部、林业总局命名的中国苹果之乡中国桃之乡,果树总面积30.7万亩,果品年产量2.01多亿斤。主要有红富士苹果、大久保蜜桃、盘柿,其次葡萄和草莓在全国各大城市市场有一定声誉。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谷子(因为作物成活率以及自身对于田块、天气要求很高,现在种的越来越少),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芝麻及豆类作物。

    在我的记忆中,因为人多地少的现实状况,很多村民农闲时都会外出打工,打工范围基本上是在周边的北京、天津或者山西的煤矿,打工形式以卖苦力为主,打工时间都是过了正月十五就都走了,春播秋忙时回来,基本上在家待15天左右,忙完就会离村,剩下老人,妇女和孩子。因为各家各户基本上都会有50%的旱地分布在山上,形成了层层的“梯田”,基本上是靠人力进行播种,除草、收割等等,所以村庄以大姓氏家族在春播秋忙、红白喜事时显得很占优势,可以说是华北地区的“小亲族”村庄。

    以建房子为例,15年前,这里还保留着“帮工”现象,即A家盖房子,村子里的关系不错的或者同姓氏的都会过来帮忙——拉砖、和泥、砌砖、上房梁等等一系列的流程都是村子里的人帮工完成的,一般都会男的出力,女的过来帮忙做饭,小孩子放学了也会到A家来吃饭。但是这种简单的协作关系随着一些公司(肠衣厂、造纸厂、塑料厂、汇源集团等)的进入解体,现在村子里建房子都是“承包给建筑工队”,当地叫做净包,现在的净包有的会承包到按照主人的意愿装修,主人直接买家具入住就是了,这种形式极大的方便了很多外出打工的家庭,有的家庭从建房子到最后交工基本上是不在村子的,等到验房子时才回来。这种建房形式的转变不是简单的协作关系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反映着农村生产关系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影响,一种社会发展和进步。

    第二、打工经济和春节

    随着肠衣厂、造纸厂、塑料厂、汇源集团等的进入,改变了当地的打工方式,基本上75%的村民不在外出打工,基本上变成的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但是要想挣到更多的钱,基本上都会加班,据说加班费都比较少,一般是25元每小时不等,春节期间加班费也会是平时的3倍,所以据有些亲戚说,有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又急着用钱的村民,尤其是家中的中年人都会选择春节加班来赚取更多的钱,春节期间一群人成群结队骑车去工厂上班也是常有的现象,麻将馆里大多数是2030岁的年轻人。

    春节是个团聚的日子,以前跳花灯、抢福字、听故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大家聚在一起的除了探亲就是打牌,并且随着这些厂子和公司的进入,村民的腰包都比单纯的“靠地吃饭”鼓了起来,所以打牌成为了很多家庭探亲的首选,有时会出现这种现象:比如说去姨姥姥家探亲,大舅妈会打麻将、大舅不会,二舅一家都会打麻将,姨妈和姨夫都不会,但是哥哥嫂子都会打麻将,这时家里总会有会打麻将人打电话商量一下探亲具体时间,这是会打麻将的大舅妈、二舅妈一家、还有三姨家的哥哥嫂子肯定是在通知行列,如果有时间不合适(如大舅妈没有时间),通知者还会把其他会打麻将的亲戚通知到位,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同一天探亲的“牌友”能够凑成一二桌即可,不会通知更多的亲戚。反正不管怎样最终的目的都是以探亲为理由,把亲戚中的牌友给找齐了,甚至还会有一两个“储备人才”——以备有中途退场的再补上。我想现在探亲找牌友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有:第一,税改之后大大解放了劳动力,亲戚之间有了更多的交往时间,同时也减轻了农业税的负担,村民手里有了很多闲散的资金;第二,工厂的进驻,在厂子里上班几乎每个月都能够挣钱,手头宽松些。自然会出现血缘亲缘关系中的“趣缘”关系方面成为链接各种关系重要方面。第三,春节团聚,只有热闹才会显得更有人气,这样这种以是否会打麻将的共同“语言”和共同爱好的人在一起玩才会玩得来,探亲会更加热闹。

    此外,工厂和公司的进驻,也在改变着村民的教育观,在春节期间都不难听到“谁谁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趁早上个职校学门技术赶紧去厂子里上班”,这是这样村子里的墙上也会出现这样的宣传:上完初中去职中,就业致富不会懵。据悉,很多村庄的家长如果不是自己坚持上学,成绩一般的都会选择上职中,然后直接就业。春节期间,经常会发现不满18岁的孩子已经是工作两三年的,这种教育现状我们不得不深思这种打工经济结构该如何长久发展?孩子们的教育还如何走向正规?

    第三、春节期间出租车连轴转了

    春节期间,拜年探亲成为了自古的风俗,记得小时我们都是近处(3里之内)的亲戚我们步行过去,一般都是我和姐姐衣兜里装着糖果边走边说边笑,但是再远些的地方我们都会坐车过去,并且但是村子里的班车比较少,为了等到早班的班车并且还有座位(因为过年探亲的人多车少,有时车主会有小马扎给过载的乘客),所以以前我们总是很早和妈妈一起去冒着冷风等车……而现在好多了,随着国道、京昆、京广高速还有村村通道路的贯通,每逢过年村子里总会有很多农家面包车拦起了出租的生意。现在只要是站在家门口,看着手里拿着礼品等人,车主总会摇下窗户问:“某某大姐、叔叔、阿姨等你们去哪里啊?捎带你们一程吧”一般情况下从村庄的东头到西头,不一会就会招揽78个人,开车师傅也会根据距离酌情的要价(一般情况下都比班车贵12元),因为出租车的师傅本来就是本村的有时会帮村民送到亲戚家门口,还会帮我们把礼品从车上拎下来,如果特别重还会帮忙拎到亲戚家,这样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探亲的我们,所以在价格上每人多一两块大家也不会特别在乎。此外,这种出租车司机基本上都会把电话号码留给乘客,询问准备离开的时间,还会说:“如果有需要再联系我”,就这样,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坐谁的车来的就坐谁的车回到家中。

    但是,最近听亲戚说,这种出租车因为没有公交总公司的统一管理,要价高于班车但是少于真正的出租车,所以在价格上经常会出现公家总公司的出租车欺负农家出租车的现象,甚至还有砸车、厮打、恐吓、抢生意现象的出现。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种农家的出租车都是从本村里拉满了人送到目的地,很少在县城或者市区重要的人流疏散地逗留的,此外,为了拉到很多的客人,他们还经常不走省道,绕着乡间小路颠簸,有时遇到沟沟坎坎还是比较考验司机技术的,但是这种司机正是因为没有统一管理又害怕乘客不坐车总是一路上给乘客讲解这里是哪个村庄,从这条路在向左拐就可以走到哪个村庄,在向先走右拐200多米就是某某大超市,有需要买东西的可以去那边买,还有多长时间就到某某地方了。一路上这样听着这些司机娴熟的聊天,貌似他们已经走过了很多边这样的路,虽然我们没有走那种省道很顺利的到某站,然后告诉亲戚到站点接我们的欢笑,那样一路上看看很多看了很多遍的路边小洋楼,但是往里走依然保留土屋,但是这样的颠簸正好满足了向我一样离开农村十多年的学生,看着不同村庄的不同的村容,还有路边村民那龟裂的双手和冻得通红的脸颊,还有小洋楼下晒太阳等着朋友来拜访的空巢老人,还有玩着石头剪子布的天真的孩子们,很多深思还是在大脑里游荡着……

    第四、婚嫁排场越来越大了

    提到春节,我们想到合家团圆,还有浓浓年味。是的,每年春节家里都会希望生在千里之外的亲人们聚在一起,乘着年味把年轻孩子们的婚事办了,就像一位亲戚说的一样:“过年吧,一半的喜庆炮竹都是在迎亲送往的”,所以借着远在他乡的亲戚回来,订婚、结婚的庆贺是不可以避免的。北方祖传下来的就是只要是庆贺必须是6凉菜6荤菜6水果6干果,谐音应该是:“顺顺顺顺”意思是希望这门亲事顺利。如果是迎娶新娘子的话,一般情况迎新车是1626365666……等这样吉利的数字,就连礼花炮也是66个的放。

    但是春节期间观察到腊月二十八日,一家结婚的排场,我震惊了,早上5:30左右远远的听到礼花炮声,还有打鼓声,原以为是文化广场在联系乐曲,后来越来越近,我的天啊,我想这是谁家啊,不一会喇叭唢呐一起上,还有鼎沸的喊叫声,推窗望去整整齐齐的一排排人力三轮车(统一的红马甲着装),估计50辆以上车顶上挺立着大大的喜字,车窗旁还有一个条幅是“某某和某某新婚大喜”,三轮车过去了后面跟着一排排的黑色小桥车,估计也有50辆以上,在后面又是一排排的面包车,估计也得50多辆,估计全城人都震惊了,随后成为大家拜年的谈笑话题。

    后来知道,这是一家上等人家的儿子的婚礼,女方是塑料厂厂长的千金,男方为了迎合女方的高兴,就这样有婚姻策划公司为此策划,迎新的车队分成了三队,并且统一着装,人力三轮车车夫都是男性穿上红色马甲,额头上一个喜字,工66辆,黑色轿车的车里都是女司机,穿着一身红衣服,也是统一着装胸前一个喜字,66辆;后面的面包车内都是壮男,穿着红裤子和红鞋子,裤子上一个喜字,66辆。据说现在婚礼都有司仪为此准备说唱词(一般都具有催泪和煽情的成分),还有活动环节,一般情况下、新婚夫妇、男方的父母还有至亲都是婚礼当天的主要上台对象,搞的游戏也是五花八门。此外还有就是请一些外来人来唱情歌,主要以热闹为主,音调其次。

    春节寄托着他乡游子的归家团圆、家人的期盼,家乡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质量的提升。但是也有明显的反应出基层社会扭曲和社会问题的普遍出现,村庄的变化背后有一套学理逻辑,我们要想诠释整个农村社会发生的微妙变迁,任重而道远。

  • 进入专题:2013年春节观察:乡愁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