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是否经年累月远离故乡的游子,都会有那淡淡的乡愁?这情绪似乎从古至今都存在似的,有诗为证:晋人陶渊明:“田园将芜,魂归何处?”唐人韦应物:“唯有宦游人,偏惊物侯新”。今人刘欢的那如诗般的“我的心充满忧伤,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十五离家,转眼已是三十而立。古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可在一个变动不居的年代,我却再也感受不到那亲密、充满乡土气息的乡情;相反,却是故乡的渐行渐远,那魂牵梦萦的故乡宛如乡亲那亲切的背影,日渐模糊。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已然换了人间......

    从一起交通事故开始谈起。大年初六,舅老表的小孩满岁,所有亲戚都得去捧场,我母亲的姐姐——一位远嫁的姨妈也被电话请过来。谈起这位姨妈,我就从心底泛起同情与怜悯,极为朴实、颇为不容易的一位农村妇女,前几年丈夫得胃癌去世,一把老骨头拉扯着三个儿子长大。按常规,我们这边的亲戚请客,出于理解,一般是不会请她,一是确实因为距离太远,来往十分不方便,她嫁在隔壁县,离我们着有快200多公里;二是这边的兄弟姐妹多,来一次,各家各户上个门的话,也得是花费大好几千,她家原本是经济条件非常差的。也不知今年舅舅是出于什么心情,三番五次的在电话中说劝,把这个姐姐给请过来了。

    姨妈的二儿子开三轮车和一个小孙女颠簸到我们这边。先来到我家,住了一宿。第二天早上,姨老表开着三轮车载姨妈、表姐、我等六人赶往舅舅家。三轮车开不远的一座桥上,在右边桥头,突然,我眼睁睁的看着有一位邻村的大叔骑着摩托车带着她的老伴,猛力撞向我们的三轮车上,刹那间,我真不知道当时会出什么车祸,想想啊,这车上六个人,如果往前稍微多开一点,脱离桥头护栏的话,一定是整车上的六人连人带车翻到桥下去,恐怕我也没有机会在此抒发这淡淡的乡愁。幸亏右边桥头有护拦杆,三轮车被撞到桥的人行道上停下来。

    而对方则因为是从桥左边、拐弯、上坡才能骑到桥上,这个坡因为有点陡,他没有控制好速度,就直接撞到我们的车上,座在他摩托车上的老伴在坡上摔了下来,因为原本内风湿,上了年纪,身体虚弱(他们正月初六出来是为了去医院),摔下来之后左脚落地,顿时脚肿得似包子似的,但不知道伤势如何,是否骨折。显然,他们是严重违反交通规则,我们的车让路到桥的最右边,已经擦到桥右边的人行道,对方主要是在上坡拐弯的时候没有控制好速度,撞上我们的三轮车;受伤的则是他们。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此事。

    农村发生这些事情,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私了,二是公了。

    说起私了,这事情充满了怪异。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这位撞车的大叔和我们车上的表姐还有亲戚关系。事情发生之后,我表姐就立即说私了,一是不用打110报警,能省很多事情;二是还确实能扯上亲戚关系。一般认为,农村都是“熟人熟事”,双方相互给个面子,体谅一下,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我们说赔上几百上千块钱算了,因为我们实在是不愿意打110报警。一来是他们撞我们的车,同时也严重违法交通规则;二来则是他开的摩托车没有牌照,是黑车,如果交警干预的话,对他不利。但问题是,这位看似十分老实本分的农民,在我们苦口婆心地跟他沟通半天居然一言不发,意思是不愿意私了。眼看快到11点,舅舅家那边的酒席也快开始,我们被迫打了110,后来又是交警过来。(现在农村的警力还真是快捷,一拨电话,78分钟警车就到了)。派出所拍了现场,县交警拉尺子测量了几个数字,就把双方的车子都拖走了,我们只得另外找车去赶客。

    当时我就觉得非常奇怪,私了对他“显然是有利的”,为什么不愿意私了呢?表哥在当村干部,当时介入了现场。表哥基于他多年的村干部经历和对事情以及对方当事人的了解,解开了疑惑:一是,撞车的那位大叔,他老伴是多年的内风湿,现在到处寻医,四方寻医已经花费了不少钱,这次能抓住可以扯皮的机会,当然是不会放过,所以不愿意就此轻易罢休(谈起此事,表哥还谈起一些更加伤风败俗的事情:比如有人出了交通事故被车撞倒,肇事者已经开车逍遥逃走,有路人出于好心将被撞者扶起,而交警介入之后,做好事的人被冤枉为肇事者,因为出事人担心找不到索赔的对象,这时候能抓到谁就坚决不放过);二是表哥说,开摩托的哥哥在外混得开,门路广,事情弄到派出所和县交警大队之后,不愁没有运作和发挥空间。这样,一方面是索赔心切,二是还有门路可以走走,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顾忌表姐的“面子”和彼此之间的亲戚关系呢?

    我看我那老实巴交的姨妈,他的儿子是驾驶员,作为肇事者(在我们这边他们还是外县人)被登记,三轮车被扣押,得另外找车回到200公外的老家;还不知道她回老家时又会面临媳妇怎样的训斥。更令人心忧的是,那狡黠的肇事者会想出些什么办法来索赔,也不知道通城县交警大队是否会“正大光明”地执法。

    带着这纠结的心情返回学校,我是“无事一身轻”般地从事故中脱离干系了,也算是逃过一起交通事故,有惊无险。但我内心久久难以平息的,是对这世风日下的诧异和人心不古的愤怒。现在每次回农村,总有种“人心变坏”的深刻感受:村民说“有钱会使人变怪”,的确如此,有些人在外用某些不正当手段发家致富了的,建着高大的楼房,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有些人的儿子刚从监狱出来,全家老少都是放鞭炮迎接,若是能网上了黑道上的人物,似乎是全家都脸上有光,家里的老头子走在大街上都是神气十足、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家庭经济条件变化的过程中,在人们都用“现实的眼光”进行相处和看问题时,经常不免让人生产生强烈世态炎凉的感慨。。。。。。

    或许是因为我离开故乡的时间太久,还是因为世道人心的变故?总而言之,魂牵梦萦的故乡,在我的视线中日渐模糊,模糊得让我感觉太陌生,不可理喻。古人安土重迁,“梧桐落叶秋风凉,旅客思归日夜忙”,衣锦还乡是人生的最大荣耀,落叶归根是风烛残年的最强心愿,那安息着祖先的故土总是人生的最后归属。可在这样一个变动不居、世风日下的年代,我却很惊忧“田园将芜,魂归何处”。莫非曹雪芹的“一叶浮萍归大海”、“反认他乡做故乡”就这样注定成为人生的宿命?

  • 进入专题:2013年春节观察:乡愁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