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家乡见闻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的一个普通农村。以下见闻发生于2013129日至218日。

    一、 弟弟的婚事

    新娘在婚礼前一天下午就要化好妆并带状过夜,礼服也一并租好,一般有两套,一套婚纱一套旗袍。而这一天新郎的家里要有更多准备。张灯结彩,贴好对联和喜字。还要提前打好灶台,灶台的锅直径将近两米,是一次可供应几十人的专门锅灶。另外还有请村里专门的红白事家伙即桌椅碗碟。烟酒、饮料、鞭炮等不用说是住家早就准备好了的。这天晚上新郎家会灯火通明,新房更是不能空,即要一直有人在里面,一般是打麻将守夜。因为新娘是外地的(江苏),我家在县城订了宾馆给娘家人,并在宾馆接亲。

    新娘上婚车的时辰是请人算好的,但一般是比较早的,我家的是早晨7:30。所以在6:00时接亲队伍就浩浩荡荡的出发了。接亲队伍有新郎,两个接亲的女性,是家族里的嫂子,还有伴郎团兼放炮竹的,因为接亲遇到十字路口和桥都要放炮竹。这时新娘“家”也做好了准备,父母、同辈的兄弟姐妹们都聚集到新娘房中等待接亲队伍。接亲队伍到了新娘“家”,门肯定是不能随便开的,首先是新郎要改口喊新娘的父母“爸”“妈”,然后伴郎团开始上,通过红包来诱惑那些看门的兄弟姐妹开个门缝然后趁机推开门。进门后新娘的弟弟给新郎新娘带上胸花,这也有红包的。然后新郎拿花单膝跪地请新娘嫁给他,新娘同意后,新郎新娘互相带上婚戒。这个仪式结束后,时间恰好吉时,新郎就可以抱起新娘上婚车了。新娘家的一个男孩要跟新娘做在同一车内,叫做“压车”在到新郎家后可以把守门得到红包后才让新娘下车。同样是要由新郎抱新娘下车,一直到新房。

    到新房在新房门口摆一块年糕,新郎一脚跨过有“步步登高”的彩头。然后新郎用称杆将新娘的盖头挑起。新郎的婶婶端来脸盆拿过梳子给新娘假装熟悉下。然后新娘脱下婚纱换上旗袍,就开始闹洞房了。炮竹响起表示开饭了,开始吃早餐,新房的早餐是有人端进房间的,一起吃的有新郎,娘家人和新郎家的两个婶婶和两个接亲的,加一个“看亲戚的”,即比较会讲话的,招待客人的。新娘的早餐一般是4种水果,4种糕点,4个凉菜。主食是饺子。其余的人是在院子里吃,有很多人,主家(新郎的父母)、主家家族里的人,村里来帮忙的人等,有四五十人。

    大概十点钟左右走亲戚的客人就陆续上门了。传统的礼节是四十个八两重的大馒头,用柳枝编的大篮子盛着,上面盖着彩色的布。然后到库房“上礼”,看亲疏远近少则五十元,多的两百元。在吃饭的时候新娘子要“上拜”,到时候也要给“拜钱”,“拜钱”也是少则五十元,多则两三百元。另外最亲近的除自己家族的男性即姑父、舅舅、姨父还要多一个项目,即新娘子倒酒,这个一般有两三百。而同村的非亲属也会“上礼”,一般会有二三十元,但是没有其他项目。客人一到,自然会有“看亲戚”的接待,但是若客人太多,可能就会招待不周,只能照看关系亲近的,辈分较大的客人了。“看亲戚”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安排客人“坐席”即吃饭,因客人较多,不能一次性全部一起“坐席”,所以看亲戚的要安排着。这个是有讲究的,娘家人会先吃,而且要在房间里面,男方家辈分大的,亲近的也会安排到房间里面。其余的都是在院子里吃。吃饭是男女分桌的,我想可能是因为男性会喝酒,而女性基本是喝饮料的。新郎新娘的父母都会带胸花,以表明身份。新郎的父母即主家这天的任务就是招待客人,开始会在大门口迎接,吃饭时要一桌一桌的敬酒,男主人给男性的桌子敬酒,女主人给女性的桌子敬酒。女主人还有特殊的任务就是带领新媳妇在 “上拜”的时候认亲戚。“上拜”时另外一个带领的是一个“看亲戚的”她负责收钱。

    有的客人吃完饭后就开始走了,但是仪式还没进行完,还有“改口”的仪式,即新郎喊新娘的父母“爸”“妈”;新娘喊新郎的父母“爸”“妈”。这个时候是双方父母出红包的时候。一般是父亲一个红包,母亲一个红包。每个红包里面有六百六十元或八百八十元或九百九十元,最多的是一千一百元。这个仪式结束之后婚礼就算全部完成了,亲戚们基本也就走了。

    但是程序还没走完,还有“谢帮忙的”,当大家吃饭的时候是谁做的饭?是谁端的饭,是谁洗的碗,是谁帮忙收拾的桌椅?就是这些“帮忙的”他们留在最后还要好好的喝一顿酒,主家和新郎新娘都要向他们敬酒表示谢意,男主人还要陪着喝酒。

    到了晚上,还有一个家族里的嫂子过来帮新郎新娘铺床,一边铺床一遍说着吉祥的话。一天过去了,终于忙完了。这时所有人都累得可以立即睡着。

     

    二、 乡村医生的目前状况

    在我们那边的农村,没有大病是不会去医院的。因为每个村都有那么两三个乡村医生。乡村医生的诊所一般就在自己的家,当然会专门有两件屋子,一间存放药物,一间就诊。记得小时候每当冬天,“文占”(我们村的乡村医生,曾一度认为“文占”是医生的意思)的家里总是挤满了人。以至于他的老婆都会搭把手,帮人配药打针。这个可能是文占教的,看病开方子什么的还是文占做。所以乡村医生熟悉一村子人的健康状况。乡村医生还要勤快并有一颗善良的心。如果半夜谁家孩子发高烧,孩子父母会背孩子半夜敲开医生的门。有的老人卧病在床,乡村医生还会上门就诊。乡村医生中不乏医生高明的,那就会通过亲戚熟人传遍好几个村子,那是别的村的人也会上门看病。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村医疗保险也逐步健全。每个乡建立一个小医院,医院里有医生院长一人,医生兼护士5人左右,还有2人打扫卫生。乡医院设有病床,可在那里输液但是不能住院。在乡医院看病可以直接享受医疗优惠。乡医院的设施卫生显然比乡村医生的好,医药配置也齐全。医院就设其中一个村的村口,也算是方便。但奇怪的村民生病了一般还是找乡村医生看病。问及原因有如下几个:1、乡村医生在村中,且随时可以。如若当时没带钱也可以赊欠。2、乡村医生是村里人,大家更加熟悉,心理上更加亲近些。3、有时去医院,感觉医生“不好好治”,有懈怠情节,还没有乡村医生治得好。笔者通过一个乡村医生了解到,有时乡医院收到患者,会将患者推到乡村医生这边来。最主要原因是,医生们拿的是“死工资”缺乏绩效考核,治病与否不影响他们收入,而且治病还要承担责任,病情恶化或没治好都产生负面影响。总之,乡医院的架子是搭起来了,虽在运作,但效率不高。村民还是比较依赖乡村医生。乡村医生仍然是基层医疗的支柱力量。

    对于乡村医生,政府也加紧管理。按照笔者采访的乡村医生的说法,政府对乡村医生是“政策上扶持,行动上打击”。县卫生局将各村乡村医生记录,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以图正规化乡村医生队伍,包括报账渠道的网络化、进药渠道的统一化、诊所的正规化。对乡村医生的扶持表现在每月补贴200元;乡村医生配备电脑(自费),培训网上保障。对于乡村医生的“打击”表现在,网络报账软件需乡村医生购买,花费三千元;另外县卫生局计划,每年补贴乡村医生五千元,但是需要乡村医生无差价售药;每月的补贴经常延迟发放,有时春节发放不了就用药品抵消。而且据说药品是县卫生局赊欠的。如此也可以反映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资金的匮乏。笔者认为基层医疗建设目前还不完善,必须依赖乡村医生,为保证乡村医疗的完善,必须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管理。但是对于将乡村医生纳入体制内,还有一段距离。

    对于看病,乡村医生说“以前若是农药中毒,我自己肯定会立刻他处理。但是现在不敢这样做了,怕出医疗事故啊。我宁愿开车免费送他到县医院,也不敢自己冒险”。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乡村医生看病或多或少也会保守些,所以农民看病还是逐渐趋向正规化的渠道。因此基层医疗卫生的建设亟需逐步完善。

     

    三、 农村也兴起了广场舞

    近年来广场舞在中国各个城市兴起,这个潮流也逐步渗入农村。刚刚吃过晚饭,就听见“大队”(村干部的办公处)的广播响起:所有演员们,快到大队集合,开始排练啦。这是个新事物,我也就去凑了热闹。刚走进门就听见室内放的跟城市无异的乐曲,已经有人开始跳了。接着人越来越多,有小姑娘,年轻的媳妇,还有年纪大的抱着孙子,不一会儿整个厅就满是人。人们比我想象的大方多了,不少人都跟着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来跳舞的没有男士,但是在厅的另一头有约78个男士在摆弄着鼓锣唢呐等乐器,那是乐队。原来等下会排练传统的“扭秧歌”。扭秧歌的只有十几个年纪轻的,还有个老师过来指导。他们是要在春节时走乡串村上台表演的。表演时没有演出费,只会得些瓜子糖果等。现在基本每个村都有这样一支队伍,到时可以互相邀请演出。乐队是自己村组织的,老师是从其他村请来的有经验的表演者。(这里还应更加了解些村委会在其中的角色等)

    通过广场舞可以看出在某些方便城乡的一致性,这不仅表现在广场舞上。虽然城乡差距很大,但是这个差距在减小。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1、外出打工普遍化,他们将城市的观念带入乡村。这些观念包括消费观念、生活观念等。例如,现在农村修新房子,厨房都是现代化的,每家必备抽油烟机。而且做饭都是用煤气,不再烧火。2、农村收入水平提高。这一方面是由于外出打工,另一方面是种地收入。现在农民早已摒弃传统的种植样式,不再只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而是改种创收的经济作物。一般是种植果树(最普遍的是桃树)和蔬菜,最近又兴起种植大棚蔬菜,反季节生产利润可观。表现为小汽车开始成为农民的代步工具。3、电脑普遍化,现在家里有小孩上学的基本都有电脑。电脑的配备使得农民信息来源的倍增,他们也是坐在家里就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了,接收的信息和城市人的是一样的。农民视野的扩大,影响着农民的世界观,拉近了城乡观念的距离。比如农民的法律意识的增强,懂得知识的增多。

    传统的“扭秧歌”,发展为农民普遍的娱乐方式。这反应了农民一种开放的心态,其更深一层的基础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政府的提倡引导。

     

    四、 农村的五保户

    农村的五保户分为两种一种是农业户口的五保和非农业户口的五保。非农业户口的是有工人编制的户口在农村的村民。五保户的获得程序是,首先县里下达指标给乡,乡将指标分配到各个村。然后由村委会给到农民。这个一般是谁家困难村委会给谁。其他的就是其他途径的了,有的是村支书的亲戚,有的是自己找关系到乡里,甚至有的是乡里的干部直接说“某某是我亲戚,必须给他留个指标。”按照正规的五保标准,百分之八十的都不够资格。标准要求家中不能有彩电、冰箱空调等电器,更不能有汽车在户头。最后一个是硬条件没法通融,因为县里的干部会直接到交通局查档案。

    五保户每月有120元的补贴会按时达到银行卡上。但是五保户每天都要重新刷下“五保卡”,有趣的是没人通知啥时该刷卡,但是不刷卡就算是取消资格,没有指标就不能再办理了。

     

    五、 拜年

    大年初一早上人们比着早起床,放鞭炮就去表示这家的饺子出锅了。饺子出锅先敬“老天爷”,再敬祖宗,然后上桌家人吃。吃饭之前晚辈先给祖宗拜年,然后给长辈拜年。未婚的还会得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压岁钱。新婚的第一年也会得到压岁钱,而且会比较多。新婚不仅得到家人的压岁钱,家族里的辈分大的也会给压岁钱。而其他人过了12岁亲戚就不再给压岁钱了,只是有的上学的可能会得到压岁钱。给家人拜年是在开饭前完成的。

    吃完早餐,尽管天还没亮透,但是人们也要尽早收拾好屋子等待拜年的人。一般上午都是本家族内的拜年,辈分小的到辈分大的家里拜年,平辈之前互串门相拜年。主人要招待客人茶水,瓜子糖果,说着吉祥话,打工在外好久不见的拉几句家常。来拜年的有小朋友的还会给点压岁钱。来串门拜年的一般是男人和媳妇们,未婚成年的女孩是不用在家族中串门拜年的,只需到叔叔伯伯家拜年。家族里人多的拜年要持续整个上午,但也需在午饭前结束。下午就是朋友间互相串门,更多的是很多人已经凑在一起支起了麻将桌子。

    嫁出去的女儿一般是年初二回家拜年(包括姑姑们带孩子到舅舅家)。初三时侄子去姑姑家,或外甥去姨家拜年。初四是到姑姥姥(妈妈的姑姑)姑奶奶(爸爸的姑姑)家拜年。初五过小年,都会在自己家。初六要紧的亲戚就走完了。可以探看远房的亲戚或探朋友等。然后外出打工的差不多假期就到了,在家务农的再玩几天过了初十就开始忙农田了。但是真正的年味儿散尽还要出了正月。

     

     

    2013221

  • 进入专题:2013年春节观察:乡愁
  • 责任编辑:sn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 评分: 1 2 3 4 5

        
  •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